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吴梦非《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4:25
【摘要】:清末民初,中国经历了从封建制到半殖民半封建制的社会转型。20世纪初“中学西渐”的文化趋向,致使中国的教育结构发生变化,新式学堂的建立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发展的开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和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批在音乐教育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是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和敢于奉献的精神为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吴梦非作为中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同时,他又作为李叔同的嫡传弟子,继承了李叔同在艺术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是近现代音乐历史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人物之一。本文以吴梦非的《初级中学音乐》作为研究主体,结合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挖掘这套教科书的内容构成以及价值体现。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作为方法论指导,以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文章通过梳理20世纪30年代音乐教材的发展脉络和编写依据,分析教科书的内容主体,归纳、总结出其编写特点:思想性、艺术性、可接受性。作为一套80年前的教材文本,它的出版对当时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而言具有一定价值。笔者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希望能对教科书的编写作出公允评价,并将其与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比较,希望其长处和不足之处能成为当今教材编写的历史借鉴。本文认为《初级中学音乐》是一本具有科学依据且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优秀教材,有着明确的编写理念和编写特点,在同时代教材中也属于上乘之作。教科书突出时代主题、关注学习群体,对当下学校音乐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其不足是缺乏民族音乐元素,强调教材本身、忽视学生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51
【图文】:

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逦(附点八分音符)逡逑图2.邋1音符?逡逑首先把音符分为最基础的两种:普通音符和附点音符。在图2.1中的表格让学逡逑生很清晰地了解普通音符的写法和名称,然后附点音符是在普通音符的基础上在右逡逑旁多加一个小点,用处最多的也一一列举。在讲解各音符之间关系时,学生往往会逡逑对哪个音符时值更长,哪个音符时值更短而产生混乱,编者则通过一张图(如图2.邋2)逡逑让人一目了然,并附上文字说明。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在识记时有逻辑性,又能逡逑对问题得到详细的解释。逡逑音符历时的长短.通常用拍数去计算,例如用全音符作四拍,二分音符作逡逑二拍’……等。但是这种拍数都是膝的.并非确定不变.因为上面所举的备种逡逑昔通音符的时值之比,都为二分之一:即一个全音符恙于二个二分音符,?一个二逡逑分音符等于二个四分音符,……等.列表如下,一看便知:逡逑0逡逑逦逦!逦逡逑C逦*逡逑1逦逦I逦逡逑1邋1逡逑r-J—^逦r^ ̄邋.r-J—1逦r^—:逡逑V逦*S逦s逦s

音符,乐理,编者,实际教学


邋-0邋■逡逑(附点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逦(附点八分音符)逡逑图2.邋1音符?逡逑首先把音符分为最基础的两种:普通音符和附点音符。在图2.1中的表格让学逡逑生很清晰地了解普通音符的写法和名称,然后附点音符是在普通音符的基础上在右逡逑旁多加一个小点,用处最多的也一一列举。在讲解各音符之间关系时,学生往往会逡逑对哪个音符时值更长,哪个音符时值更短而产生混乱,编者则通过一张图(如图2.邋2)逡逑让人一目了然,并附上文字说明。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在识记时有逻辑性,又能逡逑对问题得到详细的解释。逡逑音符历时的长短.通常用拍数去计算,例如用全音符作四拍,二分音符作逡逑二拍’……等。但是这种拍数都是膝的.并非确定不变.因为上面所举的备种逡逑昔通音符的时值之比,都为二分之一:即一个全音符恙于二个二分音符,?一个二逡逑分音符等于二个四分音符,……等.列表如下,一看便知:逡逑0逡逑逦逦!逦逡逑C逦*逡逑1逦逦I逦逡逑1邋1逡逑r-J—^逦r^ ̄邋.r-J—1逦r^—:逡逑V逦*S逦s逦s

调号,音阶,半音


CC)种音阶,它的丰音池地位却在第二音至第三音之间,及第五音之第六逡逑音之闽,其余的娜是全杳.,这种音zM?成为“巍音阶'或称“*)、音阶'逡逑图2.邋3长音阶与短音盼?逡逑音阶三:介绍调号.,并举例G调长音阶和F调长音阶。逡逑音阶三长音阶除C调外,尚有许多调子,这种调子又多用[0记号(升高半音)逡逑或变记号(降低半音),写在乐曲的首部,即高低音部的右旁,以作标记,所以[0逡逑变记号作表示调子用时,又称为“调号”。逡逑用[0记号的调号,当着记号的音须升高半音;用变记号的调号,当着记号的音逡逑须降低半音s所以调号的记载,有一定地位。?逡逑音阶四:介绍由升号构成的所有调号及其构成原理。逡逑1吴梦非.初级中学音乐(第一册)[M].南京:正中书局,1935:邋10.逡逑?吴梦非.初级中学音乐(第一册)[M].南京:正中书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丽;;论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意蕴:统筹兼顾国内外音乐思潮[J];音乐时空;2015年06期

2 蔡丽红;;突破、超越、融合:中国音乐教育近代转型的历史问题与当代意识[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刘再生;;全国为音乐教师者十九皆其薪传——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与艺术师范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13年07期

4 李姝;;历史的记忆——《美育》杂志的编辑特色与历史意义[J];编辑学刊;2011年03期

5 李姝;;我国近代第一份《美育》杂志的创办[J];文艺争鸣;2011年06期

6 杨和平;宋莉;;近代化历程中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材建设问题[J];人民音乐;2010年09期

7 陈星;盛秧;;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及《美育》杂志史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李岩;;“美育”之兴起、确立及景观[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殷波;;由三本《美育》杂志看中国二十世纪美育进程[J];社会科学家;2006年06期

10 孙悦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三)[J];艺术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2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芳;民国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11-1949)[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2 蔡琰;从音乐教科书看20世纪上半叶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3 刘婷;萧友梅的《新学制唱歌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吴紫娟;大同乐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昭;析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展沿革[D];河北大学;2014年

6 董新秀;吴梦非音乐美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旖旎;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学音乐教科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王志芳;音乐家吴梦非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婷婷;吴梦非的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尹乃潇;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9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49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