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3
【图文】:
体现一定的意义。在形式层面,不同模态有各自的词汇语法,模态有视觉语法等。同时,不同模态有不同的供用特征(aff如,语言适合表达抽象概念、个人观点等概念意义;音乐的旋达情绪、态度这类人际意义;图形的结构、音乐的曲式、肢体整体结构相关的语篇意义。最终,在表达层面,语篇意义通过
教材中的文学文本进行阅读和鉴赏的教学活动。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学种教学活动,同时又是文学接受活动。种文学接受活动,其过程包括作者、文本、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之间的种教学活动,又体现为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进行多重对话,文本是整个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中心,是将诸要素沟通起来的桥梁中,教师和学生都充当了读者的角色。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整个教对文本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先于通过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生成承载着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话语。“师生对话”是学生与文本更好进行对话的关键,因此教学话语既是沟带,也是帮助学生走入文本的指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该关注的焦点,在这三者的对话中,存在两种主要的语篇形式,一种是种是教学话语。要将多模态理论与文学类文本教学相结合,就需要分别学话语这两个角度方面来探讨(如图 1.2)。
第一节 多模态转化概述转化的过程官感知世界的。文学作为反映客观现实、表现内心世界的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但是由于语言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那样能直接刺激我们的视听器官者想象,从而产生审美意象,进而领略意象中蕴涵的意境不只是字词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二次创作,即在已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有声有色的多模态内容,读者要形成阅读体验,需要将文态在自己脑中的映射相联系,“在读者的意识中重新析出等多种模态的体验。”11这便是在头脑内部对文学语篇进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雪琴;;贺知章《咏柳》的多模态解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年02期
2 梁浩;;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定位[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10期
3 张舍茹;闫朝;;多模态教学与学习内化律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4年02期
4 徐艳丽;马晓华;;多模态视角下的文学分析[J];作家;2014年02期
5 杭芸芸;韩卫红;;唐宋词语篇多模态语用分析——以柳永、温庭筠的词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5期
6 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张德禄;;论多模态话语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8 裴晓娜;;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8期
9 杨信彰;;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10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玲;多模态识读视角下英语阅读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与教学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吴雨晗;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逵;多模态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4 廖莉;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的深层次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兆利;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于美霞;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类文本解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段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文学文本的“母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X;中学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文体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9 李娜;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夏颖;语文课堂教学的视觉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9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4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