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逆向设计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13:43
【摘要】:以往生物学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是:根据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再由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教师花大量时间思考“要怎样使用教材”和“要学生做什么事”,而不是考虑“怎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什么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更无法确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麦克泰和威金斯等人提出以促进理解性学习为目标的“逆向设计”模式,赋予了教学设计崭新的面貌:主张在教学设计初始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找出证明学生理解的证据,最后再规划具体的教学活动。本文公分六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涉及的基本术语。第一章是逆向设计的理论研究,包含三块内容:第一、理解“理解”,明确本研究中“理解”的定义;第二、逆向设计的基本概述,说明逆向设计的起源、内涵和操作步骤;第三、逆向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总结逆向设计对比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第二、三、四章分别阐述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在生物学科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一、界定学习目标,明确逆向设计“以既有标准为纲,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精选内容为本”的目标设置框架,阐述了科学制定和叙写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步骤。二、设计学习评价,阐述了逆向设计以“理解”为核心的评价理念,呈现手段多样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三、安排学习活动。以逆向设计教学路线“WHERE”为指导,通过案例呈现在生物学科中如何进行促使学生明确目标(Where),设置问题激发动机(Hook)、创设情境深入探究(Explore)、反思改进(Rethink)和展现最终学习所得(Evaluate)的活动设计。结合逆向设计和生物教学实践,提出自己观点,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生物教学的逆向设计模板。第五章是对生物学科中运用逆向设计的研究和展望,首先对通过访谈收集的教师评价和意见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并探讨逆向设计在实践中的困境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1
【图文】:

学习目标,学生


学习后评价”的做法截然不同,因此是逆向的。逡逑三、逆向设计的操作步骤逡逑逆向设计的三阶段如图2-1所示:逡逑确定预期的邋|逦^邋f找出证明理邋h^邋f合理安排教'逡逑学习目标逦^邋解的证据逦^邋学活动逡逑v逦逦逦J逦^^逦^逡逑图2-1逆向设计三阶段逡逑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逡逑确认预期的学习目标,设计者首先应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值得学生理逡逑解的?哪些是学生应该展现出的能力和表现?哪些学习内容和应该展现的能力逡逑已在既有的目标中被标注出来?己有的标准瞄准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逡逑要求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因此,首先以己有的标准为思考起点,通过解析标逡逑准获得学生应当表现的学习结果。接着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智逡逑力水平,考虑目标达成的可行性。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筛选,进一步确定核逦'逡逑心概念和关键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科学的方式叙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设逡逑计评价方案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但目标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需要在预设的基逡逑础上,在后续活动中生成更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以达成最佳教学成效。逡逑第二阶段:找出证明理解的证据逡逑如何确定学生己经达到了期望的学习结果?关键要考虑评价方法和策略在逡逑多大程度上为期望的结果提供有效的、可靠的、足够的证据?是否有透过真实的逡逑任务展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采用合理的评分标准来评价学生表现?是否促逡逑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此阶段首先要正确理解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预期达成逡逑理解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凯里,学习目标


学习后评价”的做法截然不同,因此是逆向的。逡逑三、逆向设计的操作步骤逡逑逆向设计的三阶段如图2-1所示:逡逑确定预期的邋|逦^邋f找出证明理邋h^邋f合理安排教'逡逑学习目标逦^邋解的证据逦^邋学活动逡逑v逦逦逦J逦^^逦^逡逑图2-1逆向设计三阶段逡逑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逡逑确认预期的学习目标,设计者首先应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值得学生理逡逑解的?哪些是学生应该展现出的能力和表现?哪些学习内容和应该展现的能力逡逑已在既有的目标中被标注出来?己有的标准瞄准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逡逑要求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因此,首先以己有的标准为思考起点,通过解析标逡逑准获得学生应当表现的学习结果。接着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智逡逑力水平,考虑目标达成的可行性。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筛选,进一步确定核逦'逡逑心概念和关键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科学的方式叙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设逡逑计评价方案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但目标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需要在预设的基逡逑础上,在后续活动中生成更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以达成最佳教学成效。逡逑第二阶段:找出证明理解的证据逡逑如何确定学生己经达到了期望的学习结果?关键要考虑评价方法和策略在逡逑多大程度上为期望的结果提供有效的、可靠的、足够的证据?是否有透过真实的逡逑任务展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采用合理的评分标准来评价学生表现?是否促逡逑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此阶段首先要正确理解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预期达成逡逑理解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模式教学,设计模型


肯普、莫里埃和罗斯等人其编著的《设计有效的教学》一书中提出:教学逡逑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过分局限于传统教学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教学设逡逑计是一种有效地规划、评价和组织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取得良好学业表现的系统逡逑方法。指出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为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评逡逑价过程。还将教学设计划分为九个成分:(1)明确教学问题;(2)分析学习者逡逑特征;(3)界定学科内容,分析学习任务;(4)想学习者陈述具体学习目标;逡逑(5)安排学习内容;(6)设计教学策略;(7)规划教学信息;(8)开发教学逡逑资源;(9)选择评价工具。肯普把这九个成分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成一个椭圆,逡逑但成分之间并不是以直线或箭头相连。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逡逑一个任何起点切入。【13]因这一模式允许和鼓励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取灵活逡逑的方式调整各成分顺序,因此,肯普模式也被视为灵活的教学设计的典型。其模逡逑型如图逡逑逦邋Hi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庭;;浅谈逆向设计理念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和分析[J];戏剧之家;2018年17期

2 郑伊;;逆向设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8期

3 姚培骊;;英语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以《英语(牛津上海版)》七年级“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单元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Z1期

4 曹含意;潘旭东;;理解为先的逆向设计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23期

5 王旭晖;;基于Geomagic Design逆向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6 吴廷栋;;以“机械能及其转化”为例解析逆向设计教学模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年32期

7 韩莹;鲍继平;吴爱华;沈荣;;基于逆向设计理念的外语教学案例研究[J];教师;2016年10期

8 王青;倪弘;吕卫祥;刘铭强;唐梓青;;逆向设计在油田混砂车搅拌器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4年05期

9 陈俊华;辛勇;;基于CAD/CAM软件的鞋楦逆向设计与制造[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03期

10 徐碧霞;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系统性的内涵及体现[J];统计研究;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袁素粉;张芳芳;李功峰;;基于CATIA V5汽车车身的逆向设计[A];轻型汽车技术2011年第7/8期(总第263/264期)[C];2011年

2 田世昌;孙忠良;;三坐标测量技术在产品逆向设计中的应用[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年

3 刘万强;;简析汽车逆向设计中R点的确定[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杨贺森;;钣金类成形零件逆向工程设计总体思路的探索[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5 曹建博;李珩;梁林;;航空加压供氧面罩定制技术的研究及设计[A];探索 创新 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下册)[C];2014年

6 ;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上海现代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杨光;数字技术与逆向设计理论在幕墙工程中的运用[N];建筑时报;2012年

2 记者 刘霞;美用遗传算法逆向设计新型纳米材料[N];科技日报;2013年

3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 肖利娟;按照市场规律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1年

4 天津市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王平;调强放疗“逆向设计”治肿瘤[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雨;基于遗传算法和伴随方法的人居环境空气品质逆向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刘菲;共轴极紫外投影光刻物镜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菱;逆向设计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2 卢玉敏;逆向设计在沉浸式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9年

3 郭泽芸;基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的高中历史教学逆向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周冉;逆向设计在初中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尤海波;高中历史教学逆向设计及其应用[D];淮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王浩宇;基于工业CT断层切片数据的逆向设计优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唐兴刚;基于逆向工程的BiCMOS CAN总线收发器设计[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洋;某长行程相继增压柴油机性能及增压系统的逆向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常硕;基于能源管理的节能楼逆向设计与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进;后舱门的逆向设计和有限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5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