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校园冷暴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1:04
【摘要】: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都重点提到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现已作为广受关注的民生话题,热议度不断上升。由于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出了越来越多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也有一些现象阻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本文研究的“校园冷暴力”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校园冷暴力的概念界定和主要类型,对校园冷暴力的概念作理性解读,并简单介绍它的主要类型:语言冷暴力、行为冷暴力、制度冷暴力、表情与神态的冷暴力、集体舆论的冷暴力。第二部分,高中校园冷暴力的现状与危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当前高中校园冷暴力的现状,了解到在高中校园里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暴力现象;从四个方面阐述校园冷暴力的危害,一是妨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妨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建立,严重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四是严重妨碍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第三部分,集中分析高中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既有国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又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只有弄清楚这些多方面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有效的措施,减少或消除校园冷暴力的存在。第四部分,重点探究防治校园冷暴力的对策,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第一,国家应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第二,社会应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尊重教师,关爱教师;第三,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依法治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构建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第四,家长应提升家教理念,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能过于依赖学校和教师;第五,教师应真心关爱学生,掌握教育艺术。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执教;第六,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防治或消除校园冷暴力不是单方面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形成一套全面、完善、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努力做到防范于未然,将校园冷暴力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消解于无形之中。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贻佳;;面对职场“冷暴力”[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7期

2 邵俊英;;远离“校园冷暴力”[J];大家;2010年02期

3 陈鸾鸾;;这种文静要不得——家庭教育中对待女孩的“冷暴力”现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19期

4 李必鹏;;教育领域中的“冷暴力”分析[J];青春岁月;2012年24期

5 胡月香;;家庭“冷暴力”的原因与干预治理策略[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尹晓杏;蒋枝宏;;浅论丈夫对妻子冷暴力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7 张宏军;;浅谈家庭冷暴力的危害与对策[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贾红英;;浅析家庭暴力中的新形式“冷暴力”[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刘畅;李黎波;;巨型高中教育冷暴力问题研究——以黑龙江某市巨型高中为个案[J];大庆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10 杨雄飞;;校园“冷暴力”的浅思考[J];青春岁月;2014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灵焚;;冷暴力下的反思与回应——兼谈“我们”的诞生·理念·活动[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海英;浅析家庭冷暴力[D];贵州大学;2009年

2 张优优;家庭“冷暴力”的成因、预防及救助措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建芹;关于学生对教育冷暴力的感受和认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吴桂云;高中“校园冷暴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蔡本利;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艳芹;我国家庭冷暴力法律救助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田晓霞;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8 王畅;家庭冷暴力频发的原因剖析及防治策略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升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畅;巨型高中教育冷暴力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3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63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