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及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18:25
   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提倡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等,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变革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精神一脉相承,对改善当前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的大量“指示性”教学现象大有裨益。本研究在采用文献梳理法对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其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价值及可能出现的不足,进而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在完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同时,为一线语文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抓手。文献综述部分。从“非指示性”教育内涵、“非指示性”教育价值、“非指示性”教育实施和“非指示性”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对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教育理念内涵和教育价值的研究上,且有关其理念方面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关其理念实践方面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宏观地阐释其教学方法和流程等层面,缺乏将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对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同时,将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实践,来检验其合理性和有待完善性。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阐释及教学实践启发部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主要精神内核是“二不”、“四自”:教师不提前将教学目标告知学生,不直接将问题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这对我们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启发就是:学生要学会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教学要“留白”、师生对话要平等、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学实验部分。受郑逸农“非指示性”相关教育理念的启发,笔者以实习地T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非指示性”语文教学。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访谈、学生考试成绩检测和“非指示性”教学情况调查等前后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非指示性”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后,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实践的反思部分。通过对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教学实验研究,笔者发现“非指示性”教学在创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时存在着“学生中心”的倾向;教学有时不够灵活开放;教学评价有时不到位;自主学习有时质量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给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三位一体;切实构建和调整教学程序;建立全过程的多元评价机制;小组合作与教师引导双管齐下。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3
【部分图文】:

检测分析,优秀学生,学生,检测记录


图 4-1 学生考试成绩检测分析图成绩检测记录表可知:实验前,即进行“指示性”,占全班总人数的39%,60-70分间中等偏下的学生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 15.6%,80 分以上的优秀学生

授课方式,看法


对教师授课方式的看法

课堂,教师,看法,教师自身素质


图 4-3 对教师课堂引导的看法对“你认为教师在课堂引导方面”这一问题,调查显示:6”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进行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对分;但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特点等原因,15%的学生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逸农;;“三尊重”:“非指示性”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J];语文建设;2009年11期

2 郑逸农;周晓天;;《荷塘月色》“非指示性”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09年11期

3 郝晓霞;;关于“非指示性教学”的动态性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07期

4 郑逸农;;试论“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欣;;论“非指示性”教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余养健;;“指示”“非指示”之我见[J];语文建设;2006年07期

7 张怡春;彭芝兰;;“非指示性”教学杂谈[J];语文建设;2006年07期

8 欧阳林;;“非指示性”教学并非无指示性[J];语文建设;2006年01期

9 王涛;“非指示性”教学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文教资料;2005年30期

10 郑逸农;《客至》“非指示性”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兆忠;朱光潜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薛晶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会;魏书生“生本性”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葛莲花;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吴启迪;“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佩佩;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迎;生态课堂视域中语文“非指示性”教学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丽娜;语文“非指示性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莉;“非指示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艳;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6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16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