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正确表述
发布时间:2020-10-19 18:33
作为高中化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有极大的难度。本文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其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客观递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阐述了高中化学教材中对这一知识点表达的基础上,针对其表达上的失误或不足进行了改正和调整,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表达更具正确性。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475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勇;对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与其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关系的探讨[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张华林;;教材的利用与挖掘——有关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的一点想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9期
3 冉启武;一种判断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简易方法[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4 周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4年02期
5 宫振生;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年06期
6 马桂林;;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区别[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6年03期
7 郭启强;;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7年06期
8 李长江;;不能用元素的非金属性判断单质的氧化性强弱[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4期
9 王大绪;;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J];数理化学习;2010年03期
10 胡月明;;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和金属性、非金属性的辨析[J];考试周刊;2010年16期
本文编号:2847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4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