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苏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的多模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6:51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有效地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语言在多模态研究中不再是单一孤立的研究对象,而是参与到和其他符号资源相联系进行分析,阐述。本研究主要是对苏教版两套九年级英语教材和高一的两个模块教材的比较与衔接研究,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视觉语法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从教材语篇的具象功能、交互功能、构建功能切入,对比分析江苏使用的这套教材九年级和高一年级语篇中的差异性,探究了文本及图像符号在语篇中建构概念意义的关系,探讨了教材的过渡性问题。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从词汇、句子、语篇看,四册课本在文本难度上有什么差距?文本难度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过渡性?(2)这四册课本的多模态特征是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本意义建构上有什么不同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过渡性?(3)依据“视觉语法”的三大元功能理论框架,可以如何解读课本图像从而促进读者对四册课本的多模态语篇的理解?本研究在文本难度研究上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主要借助WordSmith Tool4.0分析软件,语料库检索软件Range32,利用语料库技术从词汇长度,词汇密度,语篇生词比例,平均句子长度及语篇长度来分析文本难度的指标,即文本可读性。也应用定量方法对课本的图像类型,图像分布比例,文字组块类型,图像位置,排版印刷等多模态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以案例阐述形式对两个学段教材里文字与图像符号如何共同建构意义做定性研究。通过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苏教版初三两册课本和高一英语课本模块一、模块二在难度过渡上总体上是合适的,四册课本当中,高中英语模块一在词汇难度和词汇密度上低于初三两册课本。(2)在多模态特征方面,根据图像类型与图像分布,高一两册课本是读者兴趣与话题导向的,初三两册课本是语篇组织导向的。在文本组块类型上,初三两册课本和高一英语模块一呈现一致性。排版上,初三两册课本位于页面上部的图片比例最大,而高中两册则是底部图片比例最大,说明高一两册课本图像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中立、真实。(3)结合“视觉语法”理论框架,本研究从四册课本中选择了20份样本分析了苏教版初高中教材中三大元功能。事实证明“视觉语法”理论框架在四册英语教材多模态语篇的分析上具有普遍适用性。多种模态在表达和解释意义上更有效果。本研究对实际教学的启示:(1)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课本的多模态特征,并认识到初高中教材中多模态特征的差异性,依据不同的模态特征适时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多元阅读素养的形成。教师应认识到初高中英语教材文本难度差异性,采取合理的过渡教学手段。(2)为适应高年级英语学习,学生应适当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自己在阅读时的多元阅读能力。对于多模态文本的应对能力应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3)为了与新课改相适应,教材编者需定期修编教材,综合考虑课文文本可读性与各模态要素的合理编排。
【学位单位】:南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41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1.2.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1.2.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Key terms and fundamental concepts
        2.1.1 Mode and Modality
        2.1.2 Multiliteracy
        2.1.3 Textbooks
        2.1.4 Multimodal discourse and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2.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2.2.1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2.2 Kress and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
    2.3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2.3.1 Previous studies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broad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t home
CHAPTER Ⅲ: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Material
    3.3 Data Collection
        3.3.1 Data collection for quantitative research
        3.3.2 Data collection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CHAPTER Ⅳ: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Comparison of multimodal characteristics
        4.1.1 Image
        4.1.2 Text
        4.1.3 Typography
        4.1.4 Layout
    4.2 Comparison of readability features
        4.2.1 Length of discourse, sentences and words
        4.2.2 Distribution of complex words
        4.2.3 Lexical density
    4.3 Three metafunction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4.3.1 The Representational Metafunction
            4.3.1.1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s
            4.3.1.2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4.3.2 The Interactive Metafunction
            4.3.2.1 Social Distance
            4.3.2.2 Visual Contact
            4.3.2.3 Attitude
        4.3.3 The Compositional Metafunction
            4.3.3.1 Information Value
            4.3.3.2 Salience
            4.3.3.3 Framing
CHAPTER Ⅴ: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立鹤;张德禄;;多核并行架构:多模态研究的范式、路径及领域问题之辨[J];外语教学;2019年01期

2 赵雨菲;;近五年我国多模态翻译研究综述[J];农家参谋;2019年04期

3 闫雪锋;;多模态话语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为例[J];才智;2019年10期

4 梅勇;申云化;;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运用调查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7年05期

5 翁成颜;;浅析多模态视角下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海外英语;2017年22期

6 郭婷;;微传播中多模态语篇的图文意义共建研究[J];海外英语;2017年24期

7 何少娴;张芳;毛浩然;;多模态研究的内涵外延、方法与视角[J];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8 刘欣;徐邵阳;刘苏玲;翟子秋;;中英广告的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J];现代交际;2018年02期

9 金黛莱;关承惠;;多模态视角下民族大学校徽的意义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10 汤波;王云;姚道武;;基于广告语言的多模态表现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敏;多模态靶向纳米探针在微小肝癌的诊断及光热治疗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曌雯;多模态生物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张灵均;多模态数据分类的模糊粗糙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张淑美;基于数据驱动的复杂多模态过程模态识别及过程监测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5 屈雯;基于多模态内容分析的多视角视频推荐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马腾;基于mVEP和MI多模态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年福东;基于语义先验约束的多媒体特征表示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8 李钊;多模态数据分类与检索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9 赵春秋;多模态纳米成像检测试剂及其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赵亮;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佳敏;多模态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伊犁师范大学;2019年

2 胡旻;英语短语动词的结合手势的多模态教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徐燕;视觉语法与图文关系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云南大学;2017年

4 江代民;多模态触觉信号的时空关联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郑文迟;法语原版教材Alter Ego Ⅱ中的多模态文本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杨丹;多模态视角下中英申奥宣传片中文化软实力的构建[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7 曹金;多模态教学法对降低高中生英语口语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8 胡一鸣;多模态视角下百词斩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9 章翎;苏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的多模态研究[D];南通大学;2018年

10 王迪;《丁丁历险记》符号系统意义建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0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80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