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生排列组合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08:21
  排列组合是概率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排列组合的学习,既有利于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虽然其公式不难记,知识点也不复杂,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多样性以及概念的抽象性,会使得学生感到困惑,甚至无从下手。那么,学生排列组合学习的现状究竟如何?是否能以排列组合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期间是否存在无法调和的障碍?这种障碍是每个人都有还是只是个例?如何克服它,从而进一步提出可行的建议。本文以元认知为理论基础设计了调查问卷,找出学生对排列组合的学习态度、习惯、成败归因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借助APOS理论设计了测试卷,客观测试出学生在排列组合概念理解过程中的操作、过程、对象、图示四个阶段学习效果如何,是否存在问题,并应用SOLO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访谈,了解测试卷中的错误答案产生的原因,为排列组合学习障碍的分析提供依据;通过教师访谈,客观了解学生在排列组合课堂上的表现如何,进而为后文建议的提出提供有效参考。本文研究的结论依据APOS理论归纳如下:1.对排列组合没有完成从实例直观到概念形成的实质性建构,尤其反思内化不够深入。2.对排列...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中生排列组合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究流程

答案,统计数据,排列组合,数学


Frequency Percent Frequency PercentValid 完全不符合 18 7.23 27 10.84不符合 33 13.25 33 13.25不确定 45 18.07 54 21.69符合 108 43.37 108 43.37完全符合 45 18.07 27 10.84Total 249 100 249 100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喜欢数学的人其实并不算少,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对数学是喜欢的。只有 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而对于排列组合,53%的人选择了喜欢,排列组合的知识还算吸引人,至少东西不枯燥,不会使喜欢数学的人厌烦。再由后面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其实还是有信心的,认为觉得数学并不难学,但是无奈总被各种各样复杂的习题或者越来越枯燥的数学课所打击。排列组合感觉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代入感较强,所以比较讨喜。(2)学习态度

答案,统计数据,概念课,发现学习


表 3-6 调查问卷第 4 题答题情况与成绩交叉4、我觉得排列组合这种概念课,讲过程就是知道结果就可以了完全符合 符合 不确定 不符合 成很差 0 0 0 0 较差 3 3 0 0 中等 18 15 6 6 良好 36 45 12 6 优秀 33 18 15 15 Total 90 81 33 27 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好坏并不与需不需要上的学生中有较大部分认为,排列组合问题的讲学生认为有必要讲解。通过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己不会的题目,教师稍做指点,他们便豁然开朗间;在学习不好的看来,排列组合题目易混淆,5、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勤于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例析均分型排列组合问题的解法[J]. 王洪军.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9(05)
[2]排列组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J]. 王小雨.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2)
[3]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解题技巧探究[J]. 曾晓聪.  中国高新区. 2018(01)
[4]“球放盒子里”的排列组合解题策略[J]. 苏如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23)
[5]浅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解题方法[J]. 高九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0)
[6]排列组合的常见题型与解法[J]. 孙晓莉.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7(03)
[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 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15(03)
[8]在排列组合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J]. 黄文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03)
[9]排列组合考题源自教材[J]. 李厚强.  数学教学通讯. 2012(05)
[10]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几种转化策略[J]. 马克俭.  甘肃教育. 2011(12)

硕士论文
[1]高中排列组合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D]. 李蕙彤.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高中生排列组合认知水平研究[D]. 刘明君.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高中概率教学实践研究[D]. 曾海燕.湖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23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923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