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以部编版《新文化运动》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5 00:07
家国情怀是中学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一个人对国家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前家国情怀素养落地存在诸多问题。历史学科蕴含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内涵,可通过深挖教材人文素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关注全体学生等方式来助推家国情怀素养落地。教师自身要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来提升自我,以锻炼培养学生更全面、健康人格的能力。
【文章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21(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落地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功利性强,忽略精神追求
(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
(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薄弱
二、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落地
(一)深挖教材人文素材,培养理性思维
(二)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集体意识
(三)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J]. 杨国贤,王庆端. 山东教育科研. 1997(01)
本文编号:3248088
【文章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21(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落地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功利性强,忽略精神追求
(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
(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薄弱
二、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落地
(一)深挖教材人文素材,培养理性思维
(二)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集体意识
(三)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J]. 杨国贤,王庆端. 山东教育科研. 1997(01)
本文编号:324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24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