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12-16 17:4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教学上的改革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教学上的改革很大部分是是课堂改革,而课堂改革主要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找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当然,在这个新课程的改革下,对教师这个大队伍来说是一个大挑战。因为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改变教学形式,更要改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借鉴其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论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阐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即这个教学模式的含义,然后谈谈在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教学模式,以及在教学中实施了这个教学模式之后有什么利弊,最后是通过展示一个课例回归到课堂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实践,从而能够将这个教学模式更好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经验总结法
第五节 论文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思路
二、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二、“先学”的含义
三、“后教”的含义
四、“当堂训练”的含义
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含义
第二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和学生观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第三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的运用
第一节 教师的“先学”
第二节 学生的“先学”
第三节 学生展示,学生互教
第四节 教师总结
第五节 当堂训练
第四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的成效
一、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准备增强
二、明确自学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教学目标明确,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课堂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受原有观念的影响,备课的积极性不高
二、过度重视知识目标的突破,情感教育不足
三、层次差异性大,容易出现“贫”“富”差距问题
四、教学方式单一容易流于形式
五、教师“讲”与“不讲”界限难把握
第三节 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采取奖励措施,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二、导学案的设计突出情感教育,注重活动教学
三、科学分组,从小培养小组合作
四、课堂要有适当的奖惩措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师提高课堂的预见性
第五章 初中政治课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例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例分析
一、上课导学案展示
二、课堂再现
三、对本课的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初探[J]. 兰靖. 小学科学(教师). 2014(06)
[2]浅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侯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3]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 包汝花. 网友世界. 2014(03)
[4]利用导学案实施“先学后教,学教练合一”模式的研究[J]. 高雯婷. 学周刊. 2013(17)
[5]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J]. 张慧. 文学教育(上). 2012(10)
[6]“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 孔凡哲. 教育科学研究. 2012(09)
[7]先学后教——把课堂还给孩子[J]. 郝晓霞.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09)
[8]创设教研氛围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对澄迈中学集体备课的反思[J]. 王和圣. 新教育. 2012(Z1)
[9]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人本关怀”[J]. 李英华. 新课程导学. 2012(06)
[10]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J]. 水彩萍. 中学教学参考. 2011(30)
博士论文
[1]“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 高闰青.西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 麻瑞珍.四川外语学院 2010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李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3]杜威教育哲学的社会视野及其启示[D]. 洪汀.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8561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经验总结法
第五节 论文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思路
二、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二、“先学”的含义
三、“后教”的含义
四、“当堂训练”的含义
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含义
第二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和学生观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第三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的运用
第一节 教师的“先学”
第二节 学生的“先学”
第三节 学生展示,学生互教
第四节 教师总结
第五节 当堂训练
第四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的成效
一、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准备增强
二、明确自学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教学目标明确,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课堂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受原有观念的影响,备课的积极性不高
二、过度重视知识目标的突破,情感教育不足
三、层次差异性大,容易出现“贫”“富”差距问题
四、教学方式单一容易流于形式
五、教师“讲”与“不讲”界限难把握
第三节 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采取奖励措施,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二、导学案的设计突出情感教育,注重活动教学
三、科学分组,从小培养小组合作
四、课堂要有适当的奖惩措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师提高课堂的预见性
第五章 初中政治课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例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课例分析
一、上课导学案展示
二、课堂再现
三、对本课的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初探[J]. 兰靖. 小学科学(教师). 2014(06)
[2]浅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侯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3]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J]. 包汝花. 网友世界. 2014(03)
[4]利用导学案实施“先学后教,学教练合一”模式的研究[J]. 高雯婷. 学周刊. 2013(17)
[5]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J]. 张慧. 文学教育(上). 2012(10)
[6]“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 孔凡哲. 教育科学研究. 2012(09)
[7]先学后教——把课堂还给孩子[J]. 郝晓霞.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09)
[8]创设教研氛围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对澄迈中学集体备课的反思[J]. 王和圣. 新教育. 2012(Z1)
[9]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人本关怀”[J]. 李英华. 新课程导学. 2012(06)
[10]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J]. 水彩萍. 中学教学参考. 2011(30)
博士论文
[1]“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 高闰青.西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 麻瑞珍.四川外语学院 2010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李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3]杜威教育哲学的社会视野及其启示[D]. 洪汀.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8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3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