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中生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6:47

  本文关键词: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中生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课 身体练习 体成分 力量练习 耐力练习


【摘要】:目的:探讨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二学生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3个班级94名高二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力量组(男13人,女18人)、耐力组(男14人,女18人)及力量与耐力组合组(组合组,男14人,女17人),另选31名高二学生作为常规体育课对照组(男14人,女17人)。分别进行18周相同运动强度的力量、耐力、力量与耐力组合练习及常规体育课,组合组采用力量组和耐力组的练习方法,只是力量与耐力练习的次数相应减少,运动强度与力量组、耐力组及对照组相同。结果:1)力量组学生的体重、BMI、体脂肪量、去脂体重、肌肉量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体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2)耐力组受试者的体成分各项指标在实验前后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3)组合组受试者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肌肉含量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去脂体重显著增长(P0.05);4)对照组受试者的体脂肪率在实验前后显著下降(P0.01)。结论:1)力量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加高二学生的体重、BMI、去脂体重、肌肉量;2)耐力练习对降低高二学生体重、BMI、脂肪量、体脂肪率、肌肉量有显著的作用;3)力量与耐力组合练习可以有效地降低高二学生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肌肉量,增加其去脂体重;4)力量与耐力组合练习的效果并不是简单的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效果的叠加,提示在日常的体育课中为维持高二学生健康,应考虑合理安排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体育课 身体练习 体成分 力量练习 耐力练习
【基金】:上海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竞争性引导项目(4489-1400) “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0500-541235-14203/004)
【分类号】:G633.96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勇;李之俊;;运动与脂肪动员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2 陈涛;陈彩珍;卢健;;耐力、力量和混合运动对成年C57BL/6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信号通路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1年09期

3 赵宏阳;卢健;陈彩珍;钟红燕;;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生理基础[J];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06期

4 黄锟;孙莹;叶青;胡传来;陶芳标;;肥胖、超重青少年通气功能与体成分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静;孙有平;季浏;;体育课中不同身体练习方式对高中生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年04期

2 李同明;王素强;刘洪军;王慧;;运动对动物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6年01期

3 于亚飞;陈乐琴;;不同年龄段女性脂肪氧化动力学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5年06期

4 邱烈峰;;运动对肌卫星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5 杨辉;唐成林;常青;黄思琴;唐念珍;谢辉;陈晓琳;田源;张毅;;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6 邓笑伟;张蒙;;超体质量及肥胖成人肺通气功能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年03期

7 邓笑伟;张蒙;;超重肥胖成人肺通气功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4年09期

8 朱珊珊;黄凤娟;刘云发;;单纯性肥胖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邓启烈;莫伟彬;;骨骼肌卫星细胞在组织工程与运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0期

10 黄丹;孟艳;翁锡全;林文_";;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肌卫星细胞NO/HGF/c-Met激活通路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海鹏;卢健;陈彩珍;;Sarcopenia机制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7年11期

2 王丽;丁树哲;;细胞生长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与运动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7年05期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4 罗小玲,廖泮辉,汤小羚,张小平,张景平;单纯性肥胖对中学生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2年01期

5 刘学宁,黄坚,张奕梅,郑向洪;深圳市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8期

6 杨年红,胡虞志,黄艳;我国11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晖;语体的通用成分、专用成分和跨体成分[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谢旭东;;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的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亨利C·卢卡斯基;;人体成分评估的传统方法和新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1992年04期

4 戴昕,朱蔚莉;体成分模型及现代体成分研究方法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邴强,王健;人体体成分的模型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陆一帆,王晓英,时庆德,方子龙,张勇,杨锡让;联机控制及数据处理水下称重体成分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杨建雄,王健;6~21岁学生体成分的性别特点与年龄规律[J];体育科学;2005年08期

8 张卫军;张小强;;对体成分与健康风险评价的探析[J];考试周刊;2009年06期

9 王喜霆;游泳与人体成分相互关系的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金利新,朱钦;山东潍坊市汉族城乡学生身体体成分分析[J];解剖学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六届国际“体内人体成分研究”专题研讨会[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十期):钙营养专题[C];2001年

2 李清亚;赵进沛;于瑞敏;周振营;王晓慧;;老年职工人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李清亚;赵进沛;于瑞敏;周振营;王晓慧;李秀珍;;空陆军学员及教官人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张美芝;席焕久;李文慧;白玛多吉;钟铧;吕坡;;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与其他民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差异性[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5 张宝;蒋建华;管石侠;侯丽丽;唐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体成分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6 于珊;钱哨;段明英;程淑敏;;300例妊娠妇女体成分测定与分析[A];首届全国妊娠糖尿病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刘静民;郑秀瑗;张亚东;李正;方立冬;何维华;汤庆娅;;中国人体成分测量仪的研制[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舒画;郑延松;李春霖;卢艳慧;刘敏燕;何晓红;;不同体重状态人群人体成分分析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信丽艳;;不同年龄干部体成分分析及研究[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10 仰庆惠;段秉章;姚汗亭;贾司光;于志琛;;从代谢能和体成分变化确定人体热能需要量[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晓红;振动训练对绝经后女性体成分的影响及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林寰东;人体成分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桢;郑州市某医院医务人员体成分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玑芳;抗阻和有氧耐力的不同混合训练对人体体成分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鲁玉霞;中国公司英文简介的语体成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刘阳;大连地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调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5 杨小林;锦州市汉族成人体成分特点[D];辽宁医学院;2011年

6 丁丽;人体成分参数与急性高原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7 张文杰;人体成分测量和减脂干预方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侯宪国;高校教职工体成分与血管机能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9 贺静;力量与耐力组合训练对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祁朋祥;基于生物电阻抗的人体成分测试与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9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889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