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以皖北地区阜南实验中学信息技术课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0 18:35

  本文关键词: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以皖北地区阜南实验中学信息技术课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皖北 高中 信息技术课 新问题 新途径


【摘要】:新媒介环境下,皖北地区信息技术课既出现了一些新契机,但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信息技术课虽然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但却仍旧停留在"重而无视"的程度;计算机硬件设备落后,教材版本过旧(2003年版本),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考试范围及题型过于单一;信息的碎片化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索精神,信息的迅速更新也给学生带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要把信息技术课与高考直接挂钩;二是教材主管部门既要注意教材的更新,又要尊重地方教学的自主权;三是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
【作者单位】: 阜南实验中学;
【关键词】皖北 高中 信息技术课 新问题 新途径
【分类号】:G633.67
【正文快照】: 追溯信息技术历史,从语言、文字、印刷、电子直至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媒介史伴随着文明史一路迅速前进。相对于之前以语言、文字、印刷、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传统媒介环境,今天以互联互通的因特网为基础的新媒介环境大大解放了信息传播的时速及范围,它使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战德臣;王浩;;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07期

2 李波;;美国高校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调研情况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04期

3 战德臣;聂兰顺;;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正;刘敏昆;;计算思维导向的多元混合教学及其应用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4期

2 李建锋;鲁荣波;;西部地区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02期

3 蹇柯;刘运城;王丽莉;胡良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张广兵;;再论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7年02期

5 常小红;卢虹冰;廖琪梅;张国鹏;刘洋;张曦;;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02期

6 游晓明;方志军;姚兴华;;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年01期

7 宫洁;朱莹泽;刘长勇;;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7年01期

8 陈涛;王平水;;数据库应用示范课程建设[J];福建电脑;2016年12期

9 张琪;;浅谈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电脑迷;2016年12期

10 韦晓虎;;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探析[J];高教学刊;2016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 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4期

2 战德臣;聂兰顺;;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2期

3 李波;;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7期

4 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1期

5 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4期

6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1期

7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衍达;《信息技术系列教材·序》[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叶金霞;论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3 韩朝晖;;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9期

4 齐金栓;“咬”定信息技术不放松[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5 周勇,王兵;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重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海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太原科技;2002年04期

7 鲁洁;利用信息技术开创 “实时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04期

8 康双珍;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1期

9 杨宣培;;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须做好四项准备[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5期

10 张治平;;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信息技术与园林绿化现代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义信;;论信息技术[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杨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5 蓝莹;;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6 戴国忠;;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黎明;2005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召开[N];人民邮电;2005年

2 彭守一;浅谈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N];中国保险报;2007年

3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小学 卢均峰;如何激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轲真;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肖华;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马晓芳;信息产业部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立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胡红军;我国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立法进程[N];经济日报;2007年

8 赵波;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是途径[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蓝建中;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杨金志;我国农业将广泛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N];农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亚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李红;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与效应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任燕妮;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7 胡新丽;信息技术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春玲;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9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娇;烟台地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D];鲁东大学;2012年

2 毛爱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朱梓伊;目标重构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赵龙;信息技术对残疾人的价值补偿[D];渤海大学;2015年

5 吴文征;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驱动”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6 李硕;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信息技术利用状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宝亮;Scratch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飞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案倒库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熊哲贤;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D];复旦大学;2014年

10 赵晓琴;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89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889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