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任务认知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学任务认知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研究
【摘要】: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解决低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上占有优势,但在高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上表现欠佳,课堂教学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关注课堂教学的数学特征,聚焦数学任务的认知水平,分析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旨在促进数学教师检视课堂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数学任务的概念,概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数学认知水平划分方法,重点阐释了QUASAR项目的数学任务框架,兼介绍了国内的相关研究.其次,本文以QUASAR项目的数学任务框架为主要研究工具,确立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框架分析课堂教学.精选四个典型课题,并以七位教师的八个案例对数学任务的组织阶段与实施阶段进行研究,分析认知水平的变化,进而总结出影响高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保持和下降的主要因素.(1)保持任务高认知要求的主要因素:在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确立适切目标;设计高水平任务;适当的探索时间;适时的启发性提问与反馈;搭建思维“脚手架”.(2)降低任务高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任务设计不恰当;缺乏探索时间;教师“替代”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从理解、探索转移到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方面;过度将复杂任务分解成简单任务或转化为程序化步骤.最后,根据教学案例分析的结果,就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建议,包括高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和实施数学任务并保持其认知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任务 认知水平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研究的背景9-10
- 1.2 研究的问题10
- 1.3 研究的意义10-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2
- 2.1 数学任务的界定12-13
- 2.2 数学认知水平的分析框架13-14
- 2.3 数学任务框架14-18
- 2.3.1 数学任务分析指南15-16
- 2.3.2 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变化16-18
- 2.4 基于数学任务框架的相关研究18-20
- 2.5 小结20-22
- 第3章 研究设计22-28
- 3.1 研究对象22-23
- 3.2 研究方法23
- 3.3 分析框架23-25
- 3.3.1 数学任务分析框架24-25
- 3.3.2 课堂编码系统25
- 3.4 研究流程25-26
- 3.5 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26-28
- 第4章 教学案例分析28-55
- 4.1 课题 1:《函数单调性》28-35
- 4.1.1 案例 1-128-32
- 4.1.2 案例 1-232-35
- 4.2 课题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35-41
- 4.2.1 案例 2-135-39
- 4.2.2 案例 2-239-41
- 4.3 课题 3:《圆的标准方程》41-48
- 4.3.1 案例 3-142-45
- 4.3.2 案例 3-245-48
- 4.4 课题 4:《几何概型》48-53
- 4.4.1 案例 4-148-51
- 4.4.2 案例 4-251-53
- 4.5 小结53-55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55-58
- 5.1 研究结论55
- 5.2 教学建议55-56
- 5.3 结束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晓会;郭永刚;;从认知视角探析多义词“あげゐ”的日汉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黄琦;;认知视角下的英汉模糊语词差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毛文静;;从认知视角看隐喻的基本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华;李斌;;认知视角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途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孙娜;;优秀教师应有的几个认知视角[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6期
6 宋双维;;认知视角下的动物隐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高剑华;胡丹;;认识论和认知视角的现代汉语词义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李力维;;从认知视角观英汉时间隐喻之异同[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9 周文美;;认知视角下二语习得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李豪;;认知视角下的中学英语听力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岭;;词汇隐喻的认知视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荔;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握拳动作的心理效应[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伟伟;延展认知视角下大学教育活动的认知化探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秦怡;认知视角下的英语主谓一致及其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荣;基于数学任务认知视角的高中数学课堂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咸玫;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曾庆安;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洪;英汉身体隐喻的认知视角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郭启平;认知视角下学习词典小品副词的优化处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吕颖;论认知视角下的交传笔记训练[D];浙江大学;2009年
9 梅小华;英语移位诠释:认知视角[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超逸;认知视角下的英语人体名词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0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2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