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研究
【摘要】:高考试题的研究一直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每年关于高考的研究层出不穷。而现有关于高考的研究大部分为题目的赏析、解题技巧的分析、命题趋势的研究和高考复习策略等。目前高考研究大多倾向于知识点的研究,知识对于高考来说很重要。但是高考不仅考查了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的重点。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试题不仅仅以知识立意为导向,还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本文选择了近三年的新课标Ⅰ卷、上海卷、天津卷和重庆卷进行研究。从能力结构的横向分布和能力结构的纵向分布进行统计,再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从能力结构的横向分布上看,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试题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四个地区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说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物理知识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实验能力和数学能力的试题比重保持稳定。实验题目重点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误差的分析等。从能力结构的纵向分布上看,四套试卷处于多点结构水平的试题的比重最大,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全面性。其次是关联结构水平的试题比重比较大,考查学生将多个知识点有机整合的能力。客观试题大部分处于单点结构水平和多点结构水平,主观试题的各个能力层次均有分布。客观题注重知识面的考查,而主观题能力要求较高,具有一定区分度。从知识层面上看,力学和电磁学作为主干知识,各个能力层次均有分布;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试题以单点结构水平和多点结构水平为主,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
【关键词】:高考 能力 SOLO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4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二、文献综述10-13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4
- (一)研究内容13
- (二)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物理能力理论和SOLO分类基础理论14-16
- 一、高考大纲对能力的要求14
- 二、SOLO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14-16
- 第三章 能力量表的构建和SOLO分类分析范例16-20
- 一、SOLO能力量表的构建16-17
- (一)非实验试题能力量表的构建16
- (二)实验试题能力量表的构建16-17
- 二、SOLO分类分析范例17-20
- (一)单点结构水平分析范例17
- (二)多点结构水平分析范例17-18
- (三)关联结构水平分析范例18-19
- (四)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分析范例19-20
- 第四章 高考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0-55
- 一、新课标Ⅰ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0-28
- (一)2013年新课标Ⅰ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0-23
- (二)2014年新课标Ⅰ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3-25
- (三)2015年新课标Ⅰ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5-28
- 二、上海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8-38
- (一)2013年上海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28-31
- (二)2014年上海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31-35
- (三)2015年上海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35-38
- 三、天津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38-47
- (一)2013年天津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38-41
- (二)2014年天津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41-44
- (三)2015年天津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44-47
- 四、重庆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47-55
- (一)2013年重庆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47-49
- (二)2014年重庆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49-52
- (三)2015年重庆卷试题能力结构的分析52-55
- 第五章 新课标Ⅰ卷、上海卷、天津卷和重庆卷的能力结构特点55-64
- 一、近三年试卷能力结构的纵向比较55-59
- (一)近三年新课标Ⅰ卷能力结构的分析55-56
- (二)近三年上海卷能力结构的分析56-57
- (三)近三年天津卷能力结构的分析57-58
- (四)近三年重庆卷能力结构的分析58-59
- 二、新课标Ⅰ卷、上海卷、天津卷和重庆卷能力结构的横向比较59-64
- (一) 2013年试卷能力结构的比较59-61
- (二) 2014年试卷能力结构的比较61-62
- (三) 2015年试卷能力结构的比较62-64
- 结论和展望64-67
- 一、结论64-66
- 二、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就70-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维宁;李佳;孔惠斯;;SOLO试题的编制与质量检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3期
2 吴有昌;;SOLO分类学对布卢姆分类学的突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冯翠典;高凌飚;;现状与反思:SOLO分类法国内应用研究十年[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11期
4 孙凤华;朱珍珏;;SOLO理念与实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5 吴维宁;教育评价新概念——SOLO分类法评介[J];学科教育;1998年05期
6 李祥兆;赵志英;;SOLO:一种学习成果的评价理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5年02期
7 李祥兆;;数学开放题的SOLO评分方法初探[J];数学通讯;2006年01期
8 李冰;;SOLO分类法在学业评价上的应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01期
9 冯一下;;对推进SOLO评价法研究和试验的几点想法[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08期
10 黄牧航;;SOLO分析法及其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玲;莫雷;;SOLO分类评价法在语文开放性试题评价中的应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斌;天津推出SOLO小户型[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周童;带GPS的MP4[N];计算机世界;2006年
3 新华网;城市单身贵族SOLO生活风[N];新华日报;2002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任震宇;SOLO:墙体变更引发收房纠纷[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排孜来提·图尔洪;基于SOLO分层对历史阐释能力的探讨[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晶阳;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地理试卷能力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康虹;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开放性试题答案设计及评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静;SOLO理论在初一代数式教学中的应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崔雷蕾;基于SOLO理论的四重表征学模式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加萍;基于SOLO分类法的信息技术作品评价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罗兰英;“双位编码”评分与SOLO评分方法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虹;SOLO分类理论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罗新胤;基于SOLO分类法的高中历史分层教学[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庄园;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8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8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