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层次结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以南疆三地州为例
本文选题: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 切入点:教育收益率 出处:《人口与经济》2017年02期
【摘要】: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的攻坚区域,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以新疆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民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明瑟分位数回归法,实证研究不同层级教育水平对少数民族贫困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和连片贫困的特殊性,不同层次教育对该区域少数民族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双语教育、高等教育、技能培训对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初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对收入影响不显著,职业教育处于"有功不明"的状态;而高中教育与收入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与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显著为正形成悖论。因此,要完善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结构,目前重中之重是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重视职业教育,跨出"教育门槛",解决教育的断崖式贫困问题。
[Abstract]:The rural areas with special poverty are the key areas in our country to get rid of pover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mplete stability and relief of poverty.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survey data of minority farmers in three regions of southern Xinjiang,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on the income of poor minority farmers through the method of Mercer quantile regression.It is found tha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poverty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southern Xinjia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on the income of minority farmers in this region is obviously different.Among them, bilingu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promote income growth significantly,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com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in the state of "lack of merit";However,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income growth, and a paradox is formed between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Therefore,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of minority areas with special difficultie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s to popularize high school educ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step out of the "educational threshold",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liff poverty" i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民教育层次结构与就业问题研究”(10YJC840061)
【分类号】:G759.2;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吉利;学历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元春;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陆慧;城乡教育收益率的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23期
6 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5期
7 赵力涛;;中国农村的教育收益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韩俊;郭建鑫;;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9 秦青;;教育收益率研究中的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7年17期
10 王海港;李实;刘京军;;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吴春芳;;北京市城镇职工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算——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就业状况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孙志军;杜育红;;学制对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影响——基于广西融安县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要武;;寻找阿基米德的“杠杆”——“出生季度”是个弱工具变量吗?[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晓宇 陈良;学得越多 挣得越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曹新 普琼;家庭教育需要投资[N];深圳特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紫燕;新疆地区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涛;我国教育收益率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3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李宁;不同所有制部门内及部门之间的教育收益率差异[D];山东大学;2011年
5 冯毅;中国农村非农劳动教育收益率的变动[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小顺;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7 徐丹丹;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姚冰清;个人教育收益率估计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9 王佳琪;我国教育收益率测算[D];暨南大学;2016年
10 杜永康;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6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70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