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要讲究精神与方法——童庆炳先生与青年学者谈心
本文选题:童庆炳先生 + 生为中国人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正2012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好消息传回祖国的时候,熟悉的人们纷纷向童庆炳先生表示祝贺,祝贺他的学生为中国人圆了诺贝尔文学梦。1988年秋,童庆炳先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总导师之一并讲授"创作美学"课程,在座的学生中就有莫言,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超越故乡》也是在童庆炳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个作家班里,还有刘震云、余华、毕淑敏、迟子
[Abstract]:Just in 2012, when the good news that 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returned to his motherland, people familiar with him congratulated Mr. Tong Qingbing one after another, congratulating his students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obel Literature Dream for the Chinese. In the autumn of 1988, Mr. Tong Qingbing taught the course "Creative Aesthetics" as one of the chief instructors of the first Graduate course on Literary creation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mong the students present were Mo Yan. His master thesis beyond hometown was also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Mr. Tong Qingbing. In this class of writers, there are Liu Zhenyun, Yu Hua, Bi Shumin, and Chi Zi.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分类号】:G7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晓蓉;;论形式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德明;;古典哲理诗艺术探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南先;;别、车、杜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陈玲;;曹文轩少年小说中作家童年经验与创作关系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10期
5 陈斌先;;涉过冷暖的河[J];安徽文学;2014年10期
6 郭全芝;;两极相依,互衬互托——析贯云石的散曲艺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郭宝亮;生命体验与比兴——刘勰“比兴”观新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高宁,韩小龙;试论中日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从文学批评的历史把握谈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任雪山;小小说的暗示艺术[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夏秀;弗莱“原型”新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成君;色彩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4 代顺丽;王韬小说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牛力;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7 周春霞;红色经典的文本张力与生产机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宋桂友;中国当代小说性爱叙事[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改丽;黄春贵《文心雕龙之创作论》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欣子;失乐园式的叙事[D];宁波大学;2011年
4 袁芳;[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伍平;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6 李晓瑞;豫北泥玩的艺术特征及传承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樊朝刚;创伤体验与沈从文小说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宇宇;文学女人的情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楠楠;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静;文学:在历史中回眸[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圣传;;审美之维——童庆炳先生的文艺思想及其时代命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当代文化论坛[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3 尹华斌,王菊花;对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秦桂敏;文学意境之我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邢台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姚永东;;让活动与作文联姻[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8年03期
6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慧娜;反思与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本文编号:1810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81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