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空间与秩序:对工读学校教育现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25 13:03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工读教育(2007)"普查数据和2012年对部分工读学校的个案调查,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工读教育的场域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主流社会构建了工读学校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城市空间中处于被排斥的位置。工读学校内的教育秩序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来呈现,教育秩序是"师生关系"博弈的结果,而由此构成的全新秩序使得工读学生有自我发展的可能。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eld of work-study education from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by using the data from China Youth Research Center (2007) and a case study of some work-study schools in 2012.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stream society has constructed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work-study schools, which makes them in the excluded position in the urban space. The educational order in the work-study school is presented through the space of study and life. The educational order is the result of the gam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new order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work-study students to develop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分类号】:G7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晓熠;裴韬;;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2 胡俊崎;;工读教育与受教育弱势群体[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4期

3 文军;黄锐;;“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J];社会学研究;2012年02期

4 胡艳华;;空间、性别与秩序:对智障青少年教育的反思[J];青年研究;2012年05期

5 龙文,李维平,王惠文;北京市城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年07期

6 李闻戈,方俊明;工读生和普通生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7 陈群;;第三空间对青少年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区初中生为例[J];基础教育;2010年06期

8 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潘泽泉;;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J];中州学刊;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孙冬;;等待克拉普——试论戏剧《最后的磁带》对自我的追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颀;;美国私营监狱的复兴——一个惩罚哲学的透视[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刘敬;余权;;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10 李长中;;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进化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5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刘凡;;越界与异质空间[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周建漳;;试论历史存在的故事性[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詹玲;;为政为文《李自成》[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宇光;;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价值意义[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活空间变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军;福柯主体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月明;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2 仇方道;朱传耿;佟连军;杨如树;;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3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4 高坂健次,李为;从社会阶层看战后日本社会变动——当代社会结构变化分析的一种方法[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5 马清裕;张文尝;;北京市居住郊区化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6 曼纽尔·卡斯特;王志弘;;流动空间[J];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7 查日新;;空间转向、文化协商与身份重构——霍米·巴巴后殖民文化批评思想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3期

8 江时学;边缘化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9期

9 赵建新;论区域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测度方法[J];经济地理;1998年03期

10 刘兆德,谢红彬,范宇;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经济发展及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356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356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