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职业化培训用于非护理专业导诊人员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21-04-15 01:06
<正>导诊人员的工作涉及指导患者就医,引导至相应的诊室、收费处、药房等处,指导各种咨询,办理入院手续等,使患者就医顺利,减轻焦虑恐惧,促进医院与患者间的沟通和理解,提升医院整体形象[1]。因此,导诊人员不仅需要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外在形象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的服务素养。而多数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在更能发挥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不喜在门诊从事以服务沟通为主的导诊工作。针对以上特点,我院对门诊招收的非护理专业导诊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职业化培训。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文章来源】:福建医药杂志. 2020,42(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培训方法:
1.2.2 观察组培训方法:
1.2.2. 1 第1层次培训(上岗1个月内):
1.2.2. 2 第2层次培训(上岗1至3个月):
1.2.2. 3 第3层次培训(3个月到1年):
1.2.2. 4 第4层次培训(1年以上到2年以下):
1.2.2. 5 第5层次培训(2年以上):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文编号:3138361
【文章来源】:福建医药杂志. 2020,42(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培训方法:
1.2.2 观察组培训方法:
1.2.2. 1 第1层次培训(上岗1个月内):
1.2.2. 2 第2层次培训(上岗1至3个月):
1.2.2. 3 第3层次培训(3个月到1年):
1.2.2. 4 第4层次培训(1年以上到2年以下):
1.2.2. 5 第5层次培训(2年以上):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文编号:3138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13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