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2035:民族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1-06-23 20:04
教育在"面向现代化"转型中不断累积现代性,生成社会现代人才的培育场域,从而奠定了社会"现代性"基因。民族性与现代性在教育领域有序碰撞和深度融合产生了民族教育现代化,在交织着"现代文化民族化"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相互渗透过程中,历经"追赶"和"融合"以增长现代化水平,即秉持民族特色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现代化教育治理实现教育善治愿景,促使民族学校教育主战场增长现代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依据监测评价体系诊断民族教育现代化水平,从而累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前进方向的教育性和民族性的双向增长,打通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跨越教育现代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现代化环境里的教育"共同富裕",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提供"公平、优质、有效"的现代化教育,全面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现代性人才。
【文章来源】: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教育现代化内涵
(一) 教育现代化
(二) 民族教育现代化
二、大力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 教育现代化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 教育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助推器
(三) 民族教育现代化是全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三、民族教育现代化实践路径
(一) 民族教育理念现代化
1.全纳教育
2.以学习者为中心
3.传承民族文化
4.共享共建
(二) 民族教育治理现代化
1.依法治教
2.多元治理
3.弹性治理
(三) 民族学校教育现代化
1.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2.双语教学
3.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 信息技术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1.民族教育环境信息化
2.民族教育资源信息化
3.民族教育育人方式信息化
(五) 民族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
1.他山之石
2.核心指标
3.监测评价
四、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民族性思路[J]. 郭连锋,孙振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当前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童书玮,崔海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4)
[3]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J]. 俞思瑾,郑云翔,杨浩,黄星云,钟金萍.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6)
[4]论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同生成[J]. 蒋珍莲.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4)
[5]民族教育的本质及应然逻辑:价值论的视角[J]. 江涛,苏德.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5)
[6]云南边境少数民族教育转向的困境与路径——基于“边境7村”的实证研究[J]. 张曙晖. 学术探索. 2018(03)
[7]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历史担当[J]. 杨宗凯.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1)
[8]弹性治理:全球治理的新议程[J]. 刘慧. 国外社会科学. 2017(05)
[9]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因富辍学悖论问题——以云南省沿边经济林区为例[J]. 方天建,何跃. 民族学刊. 2017(04)
[10]教育现代化概念新解[J]. 张惠.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5)
硕士论文
[1]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D]. 徐星宇.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45572
【文章来源】: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教育现代化内涵
(一) 教育现代化
(二) 民族教育现代化
二、大力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 教育现代化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 教育现代化是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助推器
(三) 民族教育现代化是全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三、民族教育现代化实践路径
(一) 民族教育理念现代化
1.全纳教育
2.以学习者为中心
3.传承民族文化
4.共享共建
(二) 民族教育治理现代化
1.依法治教
2.多元治理
3.弹性治理
(三) 民族学校教育现代化
1.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2.双语教学
3.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 信息技术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1.民族教育环境信息化
2.民族教育资源信息化
3.民族教育育人方式信息化
(五) 民族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
1.他山之石
2.核心指标
3.监测评价
四、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民族性思路[J]. 郭连锋,孙振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当前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童书玮,崔海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4)
[3]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J]. 俞思瑾,郑云翔,杨浩,黄星云,钟金萍.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6)
[4]论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同生成[J]. 蒋珍莲.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4)
[5]民族教育的本质及应然逻辑:价值论的视角[J]. 江涛,苏德.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5)
[6]云南边境少数民族教育转向的困境与路径——基于“边境7村”的实证研究[J]. 张曙晖. 学术探索. 2018(03)
[7]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历史担当[J]. 杨宗凯.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1)
[8]弹性治理:全球治理的新议程[J]. 刘慧. 国外社会科学. 2017(05)
[9]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因富辍学悖论问题——以云南省沿边经济林区为例[J]. 方天建,何跃. 民族学刊. 2017(04)
[10]教育现代化概念新解[J]. 张惠.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5)
硕士论文
[1]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D]. 徐星宇.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45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24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