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研究: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18 05:20

  本文关键词: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研究: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听觉障碍儿童 歧视知觉 社会适应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特殊儿童回归正常社会问题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听觉障碍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一个主要群体,听觉障碍儿童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自然也获得更多的关注。国外研究发现社会适应与社会歧视知觉存在一定的联系,我国目前对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流动儿童,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晚,其他对象涉及的很少。本研究采用了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群体抽样方法对来自我国西部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安康市阳光学校和汉中市聋人学校三所特殊学校的251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歧视知觉、社会支持、青少年社会适应和应对方式问卷施测,分析了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首先,本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国外及国内流动儿童歧视知觉量表,并结合访谈编制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问卷。其次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从而得出正式的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问卷。再次,将正式的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起进行施测,并对施测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歧视知觉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自编的《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陕西省三所特殊学校的听觉障碍儿童90%以上有被歧视经历。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的年级差异显著,但是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活群体的听觉障碍儿童在歧视知觉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儿童组歧视知觉得分更高。(3)听觉障碍儿童社会适应量表中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得分在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活群体的听觉障碍儿童在社会适应量表中的心理优势感和人际适应性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组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优势感、社会适应低于城市组。(4)听觉障碍儿童社会支持量表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在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学组听觉障碍儿童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初中组儿童;高中组儿童的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小学组儿童。不同生活群体的听觉障碍儿童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组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支持低于城市组听觉障碍儿童。(5)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应对方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显著,其他人口学变量均不显著。(6)歧视知觉各维度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向相关。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中社会适应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与歧视知觉、社会适应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应对与歧视知觉、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向相关;消极应对与歧视知觉、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向相关。
【关键词】:听觉障碍儿童 歧视知觉 社会适应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缘起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1.3 研究设计12-14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第2章 文献综述14-20
  • 2.1 歧视知觉14-15
  • 2.1.1 歧视14
  • 2.1.2 歧视知觉14-15
  • 2.2 歧视知觉的理论模型15-16
  • 2.2.1 生态系统变式理论15
  • 2.2.1 拒绝认同理论15-16
  • 2.3 歧视知觉的测量16
  • 2.4 歧视知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2.5 歧视知觉与相关变量的关系17-18
  • 2.5.1 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17-18
  • 2.5.2 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的关系18
  • 2.5.3 歧视知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18
  • 2.6 以往研究的不足18-20
  • 第3章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问卷的编制20-28
  • 3.1 研究目的20
  • 3.2 问卷编制20-21
  • 3.2.1 问卷项目的编写20-21
  • 3.2.2 问卷的计分21
  • 3.3 预测试对象21-22
  • 3.4 预测结果与分析22-28
  • 3.4.1 项目分析22-24
  • 3.4.2 探索性因素分析24-26
  • 3.4.3 信效度分析26-28
  • 第4章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的调查研究28-48
  • 4.1 研究目的28
  • 4.2 研究假设28
  • 4.3 研究方法28-31
  • 4.3.1 研究对象28-29
  • 4.3.2 研究工具29-31
  • 4.3.3 研究步骤31
  • 4.4 研究结果31-43
  • 4.4.1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基本描述性分析31-39
  • 4.4.2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39-40
  • 4.4.3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40-43
  • 4.5 分析与讨论43-48
  • 4.5.1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基本现状43-45
  • 4.5.2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45-46
  • 4.5.3 听觉障碍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46-4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5.1 研究的结论48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8-50
  • 5.2.1 研究的不足48-49
  • 5.2.2 研究的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6
  • 附录56-62
  • 致谢62-64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556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56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