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辨析
本文关键词: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内地新疆高中班 文化适应 教育环境 民族教育
【摘要】:基于津某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就读于内地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实际上要适应的是由学校、学生以及决策者共同建构的以封闭式寄宿校园文化为主体、以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为特色、受政策影响的文化。他们在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反应,不能简单归结于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产生的"文化不适"的范围。具体而言,应通过对比分析,恰当判断问题归因,不忽视也不过度强调地域、族群等文化属性。据此,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文化适应障碍归因可从族群文化互动和就读寄宿高中两方面开展,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文化特殊性和管理问题两大类。具体提升内高班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发展多元化管理模式。二是学生应明确目标,用坚定的信念积极调适自我。三是政策制定者应通过丰富招生宣传内容等方式延展文化适应时空。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文化适应 教育环境 民族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研究”(13BMZ064)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课题“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例”(RDND13041)
【分类号】:G751
【正文快照】: 为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步伐,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切实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自2000 年秋季起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大连、青岛、宁波、苏州、无锡等12 个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 简称内高班)[1]。内地新疆高中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4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5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6 席嘉;文化适应与风俗变迁——云南喜洲白族上门婚改姓习俗浅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长江;如何适应你在美国的留学生活[J];出国与就业;2003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水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3年
,本文编号:559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5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