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学院“活力”探析
本文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活力”探析
【摘要】:美国社区学院从创建到现在,屹立美国高校之林,并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活力。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守深植于社区践行"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统筹发展学院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履行了对终身学习的承诺;创建了灵活的生涯发展与衔接教育机制,为所有有特殊学习和行为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生涯形态选择机会。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区学院 活力 办学理念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型高校办学模式研究”(DIA00283) 湖南省教育科学高校资助与创业教育研究基地资助
【分类号】:G779.712
【正文快照】: 美国社区学院是由地方举办的两年制的综合性高校,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社区学院从创建到现在,屹立美国高校之林,并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创造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奇迹。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克拉克·科尔(Klark.Kerr)曾说:“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晶晶;陈龙根;;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美国社区学院课程模式改革的新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职能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刘春生;李建荣;;论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5年24期
4 王凤玉;刘英俊;;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7期
5 罗伯特L.米斯,向荣;领导未来的美国社区学院[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6 卢洁莹;;美国社区学院的治理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2011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斌;;德、美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潘丽娟;日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及启示[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米红;李国仓;;美国大学与社区学院学分互认机制研究——以北卡罗来纳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赵婷婷;汪乐乐;;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分类以及怎样分类?——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与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比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6 李国仓;;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功能的形成和历史沿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1期
7 杨棉华;杨程玲;;试论现代城市高等教育的层次与分布结构——以广东省为例[J];创新;2009年09期
8 吕红;陈洁;;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国际比较的视野[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赵希军;;从美国的社区学院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10 高有华;程磊;;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革新的转折[J];成人教育;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利霞;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钟勇;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史亮;非正规教育视域下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发展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贞妮;上海市闵行区M镇社区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冯凌;上海体育学院开展社区体育服务学习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蔡文敏;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7 黄魏;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梅;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功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施雨;高职院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木;美国高校合作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传伟;美国社区教育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 姚远峰;美国终身学习运动与社区教育的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02期
3 刘维俭;董仁忠;;公立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若干缺失[J];职教论坛;2010年3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昌圣;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菁;;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刘晓保;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何心展;根据社区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考察加拿大汉伯学院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2期
4 ;天津市北洋社区学院[J];天津教育;2009年05期
5 韦民;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12期
6 ;体验[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6期
7 毛澹然;;介绍一所加拿大的社区学院[J];全球教育展望;1986年01期
8 蔡先金;美国社区学院考察报告[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刘小森,丁赛;国外社区学院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999年03期
10 李昕;美国社区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文生;;办学理念与理念办学[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陈志斌;;回归本原 再创辉煌——“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学理念的思考与践行[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关于协和办学理念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志军;;四川大学一百一十年来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5 黄云龙;;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徐亚芬;;“万里”教育经济一体化的办学理念[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许加宪;;我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秦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校长提高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点滴之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王云升;徐钦敏;;科协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10 李军;张爱华;黄晓欣;蒋宪瑶;岑笃才;;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力[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乃斌;多元:文化的活力[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吴宇 陆斌;中国成为稳定的活力来源[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方文;柴油机北美显活力[N];中国汽车报;2000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郑健;加大供给活力[N];中国质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高秀珍 楚益祥;京粮集团:体制创新活力来[N];市场报;2002年
6 黄丽;活力二八集团公司巨额欠款引人注目[N];证券时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陈明时 孙建 李新志 张庆堂;“三项工程”引入活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8 特约记者 张忠 通讯员 王永辉 尚家骏;激发老区活力[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世雄 张心武;金融业失去民企就失去了活力[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10 记者 陈克仁;旅游成为夏河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飞;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庆梅;秦巴山地两种冷杉种实特性研究与秦岭冷杉濒危原因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波水;中药提取物烯甙对高糖条件下雪旺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博;定向进化及定点突变提高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的活力和立体选择性[D];吉林大学;2009年
8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文弘;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发展问题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燕;早期东吴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实践(1901—1927)[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缅华;中日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及其特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晶;哈佛精神的形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想;我国城市社区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向丽;美国西部社区学院认证制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萍萍;依托社区学院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永昕;竺可桢大学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晁利花;民族小学办学理念构建策略探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任书东;职业中学校长办学理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2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96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