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格式及格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于现代汉语格式及格式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格式。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汉语格式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涌现出大量有实用价值的现代汉语格式研究的成果。但是,时至今日,一些语言格式的使用条件有的我们已比较清楚,有的尚在研究,有的可能还未发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都迫切需要更多现代汉语格式研究的成果。现代汉语格式研究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格式 研究
【基金】: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规划项目(2011Z09)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层面都存在着一个一个的组合格式,它们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为一个造句部件。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格式,这些格式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如“所……”、“为……所……”、“与其……不如……”、“与其……宁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1期
2 徐枢;谈语义制约和格式实现的条件[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4期
3 俞士汶;语法知识在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作用[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周元琳;“(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唐爱华;安徽宿松方言的指示代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董晓英;三类特殊的粘着短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绂;;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误区[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蕾;概念结构及其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王弘宇;“一…就…”格式的实现条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5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6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王国治;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谢钰;语法化和情态动词的完成形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贾冬梅;“才X就Y”句式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3 邵敬敏,刘焱;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4 张普;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语义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1991年03期
5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6 程乐乐;;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格式教学[J];语文学刊;2006年22期
7 王伟丽!200062,邵敬敏!200062;“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玉光;;现代汉语“无A无B”格式的句法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24期
2 陈群;;《型世言》中的“毕竟”[J];语文学刊;2007年09期
3 唐韵;;近代汉语的“述+宾+补”结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 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1期
5 王文芳;;现代汉语语气词“吧”位于句中时的语气意义[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6 毛修敬;汉语里的对立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2期
7 周建民;;《金瓶梅》的量词系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年04期
8 刘街生;;VO得C式的类型、变化和可能解释[J];古汉语研究;2008年04期
9 夏慧敏;;汉语动词AABB重叠格式的几个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学忠;;试探“越……越……”格式分布[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尹世超;;现代汉语标题语言句法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4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徐来;网络方言对汉语破坏还是更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上)[N];天水日报;2006年
9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刘德谦;休闲探索(一):汉语中的“休闲”语义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珠;现代汉语中“VP+X+是/算+X”格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瑜;现代汉语复叠类小夸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0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7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