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语”到“双语”——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维度
本文关键词:从“失语”到“双语”——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维度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失语 双语文化 “生产性双语学习” 对外汉语
【摘要】:本文考察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文化失语"现象,分析了该现象的原因及后果。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长期忽视正迁移,二是对文化教学中"文化"概念的误解。"文化失语"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单向文化"的思维造成的。从"失语"走向"双语",即双语双文化并重,不仅是全球化的需要,而且是切实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和增强对外汉语教学实效的要求。双语双文化教学中的"生产性双语学习"模式是值得倡导的,它是文化相对主义关照下的一种真正的平等的文化对话。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慈溪市老干部局;
【关键词】: 文化失语 双语文化 “生产性双语学习” 对外汉语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2011B079)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受到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外语界关于文化教学的讨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的语言教学家拜勒姆(Byram)和美国的语言教育家克拉姆兹(Kramsch)。拜勒姆提出了ICC(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文化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3 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4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莉娜;刘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沈晓洁;;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施佳胜;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刘红霞;;农业科技英语培训中的文化导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7 倪俭;;高级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及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沈向怡;曾庆勇;;CBI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罗雯;;论文化差异中英语词汇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10 缪丽慧;;跨文化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丽华;孟妍;;语用失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艳;;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肖云萍;;了解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戴年;;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人文主义转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捷;;“沉浸式”汉语教学法在三星的实践[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飞燕;;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8 刘丹丹;郭锡华;朱瑶;;SLA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刘春燕;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婷;AF高中法语教学对高中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雷慧;基于影视作品的对外汉语课件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芳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课程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白雪;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宁;对外汉语商贸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申维;中学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个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解会会;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迁移跨文化意识的案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永霞;中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焰;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健;试论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与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2 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兼谈《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的作用与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3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4 文卫平;跨文化交际中的定型观念[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5 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2期
6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7 范捷平;论“Stereotype”的意蕴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0期
8 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9 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10 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2 陈光磊;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3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4 张燕;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5 王路江,曲德林;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6 李春红;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7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8 陈岩;赵宏;;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龙青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汉语学习;1990年03期
10 宋玉柱;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札记[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蒋丽;;浅谈对法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吴顺俪;;汉语外来词的认知分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杨艳;;入门级对外汉语教材词汇的计量研究——基于四套教材与大纲的比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2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陈学迅;西部大开发和双语文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3年
4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6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刘中兴;全球上演汉语热[N];长江日报;2005年
7 徐维彬;我国全面加强汉语国际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孟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双语文化的基础性工程[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9 记者 陈茹冰;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与培训两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盛文杰;汉语热舞中文文教产业热气飙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王祖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情况探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10 刘佳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1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