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的问题及其编修建议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的问题及其编修建议
【摘要】:针对在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承载着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而教材是教学中举足重轻的蓝图,因此,编写合适的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学界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及语言教学和语言中的文化教学,加之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一直缺乏统一的定位标准和规范体例,致使市面上的教材繁而不精,良莠不齐,这也是文化教材研究寥寥无几的原因之一。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教学研究的情况、教材评估研究现状、文化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总结,接着以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面向在华留学本科生的文化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概况教程》)为范例,参照中外学者提出的教材分析参考项目,对其文化内容、逻辑顺序、实用价值、价值观取向、练习设计等多方面理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系列存在的问题,针对当今文化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提出中国文化教学中“近——远”“具体——抽象”的四个文化展示维度,以期更符合留学生感知中国文化本身的逻辑。另外,本文还概括出影响教材内容编写的四大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修建议,即历史普及应突出文化特征,国情介绍要立足现代中国,观念传递需注重普世价值,教材语言难度与内容深度需整合统一,建议实行文化教材分级,挖掘地方人文特色、开发地方和校本教材,实现教材立体化、开发配套资源,指出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谋求文化的同一认识。最后,本研究对未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推论,认为未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实现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传递,应该是双向乃至多向的有效互动,因此,未来的编写重心,即文化交流方向应该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从而实现不同文明的理解和共同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结合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三所高校的在华留学生(本科)进行中国文化需求分析调查,了解到留学生对于实用性、趣味性和易理解三方面的需求最为突出,对文化教材配套资源的需求和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愿景十分强烈,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以教学为导向,就必须充分的考虑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需求,调动其所有感官,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举,针对性地进行编写的调整。 总之,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材的编写理念探讨,为以后的文化教材编写提出积极对策和新颖建议,对现行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做有益的建议补充,同时也为教授中国文化课程的老师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在选择教材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化 教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创新之处11-12
- 1.3 文献综述12-17
- 1.3.1 关于文化的讨论12-13
- 1.3.2 文化教学研究概况13-14
- 1.3.3 教材评估及文化教材研究现状14-15
- 1.3.4 文献综述评述15-17
- 2 三部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17-29
- 2.1 分析因素的选定17
- 2.2 参考原则17
- 2.3 中国文化核心知识分析17-20
- 2.3.1 《中国文化》(上外版)分析结果18-19
- 2.3.2 《中国概况教程》分析结果19
- 2.3.3 《中国文化》(北语版)分析结果19-20
- 2.4 内容编排实用性分析20-23
- 2.4.1 《中国文化》(上外版)分析结果21
- 2.4.2 《中国概况教程》分析结果21-22
- 2.4.3 《中国文化》(北语版)分析结果22-23
- 2.5 教材中的中西方价值差异分析23-25
- 2.5.1 《中国文化》(上外版)分析结果24
- 2.5.2 《中国概况教程》分析结果24-25
- 2.5.3 《中国文化》(北语版)分析结果25
- 2.6 练习设计分析25-29
- 2.6.1 《中国文化》(上外版)分析结果26-27
- 2.6.2 《中国概况教程》分析结果27
- 2.6.3 《中国文化》(北语版)分析结果27-29
- 3 影响教材编写的因素29-34
- 3.1 历史因素29-30
- 3.1.1 文明成就29
- 3.1.2 思想制度29-30
- 3.2 国情因素30-31
- 3.2.1 基本概况30
- 3.2.2 现代发展30-31
- 3.3 民俗因素31-32
- 3.3.1 中国符号31
- 3.3.2 地域风俗31-32
- 3.4 价值观因素32-34
- 3.4.1 真实展示32
- 3.4.2 求同存异32-34
- 4 关于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习得调查34-38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完成情况34
- 4.2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34-35
- 4.3 调查结果对教材编写的启示35-38
- 4.3.1 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思维水平的定位35-36
- 4.3.2 教学方法36-37
- 4.3.3 教材资源开发37-38
- 5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修建议38-45
- 5.1 历史普及突出文化特性38-39
- 5.1.1 文明成就的文化内涵38
- 5.1.2 思想制度的内在联系38-39
- 5.2 国情介绍立足现代中国39-40
- 5.2.1 现代化的中国实际39
- 5.2.2 全球化下的中国文化39-40
- 5.3 教材语言难度与内容深度需整合统一40
- 5.4 实行文化教材分级分类40-41
- 5.5 “美美与共”,观念传递注重普世价值41-43
- 5.5.1 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41-42
- 5.5.2 谋求文化的同一共识42
- 5.5.3 实现多元文化的对话思考42-43
- 5.6 挖掘地方人文特色,开发地方和校本教材43-44
- 5.7 实现教材立体化,开发配套资源44-45
- 6 结语45-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2 陈光磊;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3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4 张燕;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5 王路江,曲德林;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6 李春红;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7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8 陈岩;赵宏;;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10 徐文静;词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学刊;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邓城锋;;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学习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施歌;;“外向型”出版物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快乐汉语》为例[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5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俊萍;;利用CTT的汉语自动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软件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10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翟帆;对外汉语推广进入关键时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唐景莉邋实习生 王萌;北语培养对外汉语“种子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杨启蒙;涉外汉语培训悄然升温[N];信息时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郭晓虹;让全人类分享中华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9 赵凤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稀缺[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河崎深雪;汉语“角色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邵菁;认知功能教学法:理论、设计和程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唐沁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的问题及其编修建议[D];重庆大学;2013年
7 贾莲莲;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1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9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