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语义特征分析概述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1-09 15:08

  本文关键词:语义特征分析概述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特征 分析 述评 “NP了”


【摘要】:语义特征对语言单位的组合可能性和组合方式有较深的影响,因此语义特征的分析不论是对汉语现象的研究,还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都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本文总结概述了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义特征分析法的特点和作用,并就其作用进行述评。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在对汉语现象的研究中,语义特征分析主要着力于对比,并在以下两个领域得到运用:1.词汇学。运用于不同词语之间的语义要素对比,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等,可以确定语义要素的异同,从而揭示词语聚合的内部语义的相同或相异;2.语法学。运用于检验句法结构的存在合理性、或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明军,张慧晶;语义特征研究概观[J];汉语学习;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2 袁明军,张慧晶;语义功能语法与词汇语法的比较[J];汉语学习;2003年06期

3 黄婉梅;“在”字句研究补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唐玉柱;存现句中的there[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5 税昌锡;;“语义特征”的定义和理据刍议[J];云梦学刊;2006年05期

6 税昌锡;语义指向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明慧;;再谈“在+NP+VP”及相关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家新;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语义网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瑞雪;“动词+在+地点名词”结构中的重新分析现象[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刘涛;含因果关系单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蔡国妹;汉语语义结构歧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石兴慧;关于“V着AP”[D];延边大学;2003年

5 高俊杰;现代汉语存现句的配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华平;“PP+VP”句的否定表达[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建伟;临沂(相公)方言语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邱琳;“在+处所词”的表义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乔丽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全静;汉语介词框架“PP上”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维吾尔语心理动词的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刘守军;;“一X就Y”格式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樊国萍;;现代汉语“饮食”动词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0期

4 侯燕玲;;留学生介词“向”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1期

5 徐君善;;江苏邳州话中的特色否定副词[J];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05期

6 吴芳;;新兴“被xx”结构的分析及其规范化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7 易丹;;对象类介词“跟、向、对”与言说类动词搭配使用的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8 杜希宙;关于“哥们儿”称呼的调查分析[J];衡水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9 赵卫华;说话问题分析及说话教学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银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语音问题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源;黄良喜;;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从词类原型的语义特征出发[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毕玉德;程兰涛;;韩国语动词语义分类树的推导[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6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7 付丽;;说“触电”[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福义;“救火”一词说古道今[N];光明日报;2007年

2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石德富;台湾卑南语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雯;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梁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海娟;韩国留学生掌握汉语常用语气副词的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刘亚;逻辑视角下的幽默语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代莹;南宁市商业店名考察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姚淑艳;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D];南昌大学;2005年

8 王淑良;安化羊角塘方言被动句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9 周舞云;会话含义理论框架下的小说对话的语用解读与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冯莉;《现代汉语词典》同形同音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2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62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