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寒暄语教学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

发布时间:2017-11-22 13:06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寒暄语教学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 中国文化 理论研究 情景演绎 翻译研究


【摘要】:在整个汉语语言体系中,寒暄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起于斯,终于斯,但由于文化间的巨大差异,每个国家都形成了彼此独立的寒暄系统。如何让外国人准确掌握中国式寒暄语,诸如"吃了吗?""多大了?,你"成了一个难题。本文就旨在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寒暄语教学。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到汉语学习与应用之中,对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人员而言,如何高效、深入地使学习对象掌握汉语这一门交际工具成了迫切的任务。于是,中国一批批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研究学者、普通教师应运而生,大家不约而同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振国;汉语问候语的文化训释[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宏;;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韩颖;;歧义结构的翻译及其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魏月红;会话含义的语用阐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读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违反现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明;;词典中的语用义及其局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琼;;翻译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斯岚;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于娟;;海外中文教育中因材施教与汉文化知识运用问题浅谈[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劳凌玲;;从日常词汇看中阿文化特色[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4 高黎;;对比大学英语与对外汉语 看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5期

5 王达三;;拯救汉语汉字迫在眉睫[J];华人世界;2007年08期

6 周向东;;进口商标翻译的文化透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7 谭素琴;;近代翻译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生成的影响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赵永梅;;浅谈翻译工作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陈惠芳;;国际学校中文教学中针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教育实践探讨[J];中外企业家;2009年08期

10 黄美英;王玲娟;;汉越跨文化交际称呼语语用研究——以“同志”为核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培元;;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陆永昌;;翻译,,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李子荣;;“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于晓鹏;;春风雅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陆永昌;;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李如龙;;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钟志平;;简论王希杰的辞格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彭泽润;;不能把胡乱解释文字的游戏当做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戴逸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友琴;;On Differences between“East”and“West”[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倪蔚薇;锡城外教热衷中国文化[N];无锡日报;2008年

3 白洁 侯雪静;提高翻译水平,消除“文化赤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邓的荣 孙佳华;当孔子再度周游列国……[N];解放日报;2006年

5 主讲人 王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汉字与中国文化(一)[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郭扶庚邋本报通讯员 潘聪平;汉语让我们触摸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7 白洁邋侯雪静;翻译成中国文化输出瓶颈[N];文学报;2007年

8 记者  杨娟 付尧 实习生 顾玮懿;“洋苏州”引发汉语热[N];苏州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夏可;中国须冷静面对全球中文热[N];文学报;2006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中玉;《论语》和中国文化[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金辉;使用潜伏语义分析理论研究计算机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2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曾珠璇;翻译与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欣逸(DONRUETHAI KHEMSAKSITH);泰国艺术大学中国文化教学现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YOO MIYEON(柳美娟);面向韩国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影像课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6 武卓;汉语成语体现的中国传统哲学精神[D];天津大学;2005年

7 安熙贞;韩国高中汉语课程中文化内容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Marie(子涵);法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调查[D];山东大学;2013年

9 周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教学方式探索[D];广西大学;2012年

10 葛慧颖;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4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14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