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被”字句习得研究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本文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被”字句习得研究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日益受到关注,"被"字句这一特殊句式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作为"被"字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字句的习得研究也得到很大发展。通过回顾和总结从2000年至2015年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字句习得的研究,分析了"被"字句习得研究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
【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课题“二语习得中的过渡语研究”(Z109021201)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24年黎锦溪的《新著国语文法》被认为是“被”字句研究的鼻祖,其认为动词有两种形式,即被动与散动。这一研究开创了“被”字句研究的先河。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日益受到关注,“被”字句这一特殊句式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作为“被”字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福义;承赐型“被”字句[J];语言研究;2004年01期
2 仇栖锋;;汉语焦点和“被”字句[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金锡谟;漫议“被”字句运用中的错误(三)[J];新闻与写作;1990年08期
4 柳运斗;;谈“被”字句的滥用[J];大连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5 鄢烈山;;为“被”字句叫屈[J];语文新圃;2009年06期
6 鄢烈山;;为“被”字句叫屈[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9年05期
7 张岩;;新式“被”字句的语言偏离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兰阔;;浅谈“被”字句[J];神州;2013年15期
9 崔宰荣;唐宋时期的特殊“被”字句[J];语文研究;2001年04期
10 杨奔;关于“被”字句用于非遭受义的考察[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柯航;;现代汉语“被”字句的HNC分析[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士兵;告别2009 期待送走“被时代”[N];潮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2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鹏;“被”字句在法律语体中的分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丹飞;汉语“被”字句的最简句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姬敏;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被”字句课堂教学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克;汉语普通话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被字句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贾雨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祁云;汉语“被”字句与日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馨忆;“构式—语块”理论视野下的汉语“被”字句研究及其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邢琪;《生死疲劳》中“被”字句及其英译对比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武秋Y,
本文编号:1264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6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