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
本文关键词:试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
【摘要】:"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把"字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初级阶段"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不合理;二是传统教法偏重结构教学,忽视语义和语用教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句型的排序以及学生的习得顺序,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讲授的"把"字句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渗透认知理念,试图从增强"把"字句语用教学的角度,对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进行探索。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历来是重点也是难点,然而“把”字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以归纳出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把”字句本身结构比较复杂;第二,“把”字句使用时不仅涉及结构还有语义、语用等多方面因素;第三,传统的教学偏重结构,学生不懂何时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波;;语法教学与认知理念[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2 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4期
3 陆庆和;关于“把”字句教学系统性的几点思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5 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6 张旺熹;“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7 张旺熹!100083;“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8 李英,邓小宁;“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9 张宁,刘明臣;试论运用功能法教“把”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10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句型的确立依据与排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华;;把字句中的向字短语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2 刘慧敏;;泰国汉语教材急需改进——由两堂成功的汉语课说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郭俊;;从语义指向看“到+L”对“把”字句“S+把O+V+到+L”位移的制约[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冬梅;;重动句语义结构的分类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李菡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卿显堂;副词“尽情”的形式化标志[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鲁川;;信息处理用汉语句子语序的认知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解明静;;对外汉语综合课带“得”补语教学顺序研究[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5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5 尹吉;“把+N+Vv”结构的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关黑拽;现代汉语频率副词“频频”与“屡屡”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彬;《训世评话》句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龙俊宇;泰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过程和言语加工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春燕;对外汉语教学助词“了”的选项与排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付小琴;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点的选用与编排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德梧;从HSK(基础)测试的数据统计看"把"字句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9年05期
2 余文青;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3 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4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层级划分与项目排序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5 刘颂浩,汪燕;“把”字句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6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7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8 金立鑫;选择使用“把”字句的流程[J];汉语学习;1998年04期
9 王政红;“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及其语法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刘培玉;关于把字句的结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廷虎;《汉语语境学概论》序[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丁世洁;讯问中语境创设的三个层级[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3 白解红;语境与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4 陈顺黎;试论语境及其制约下的译文选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张兴;;语境与汉语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方绪军;“P倒P”和“P倒不/没P”[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7 任福洪;试论语境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盛若菁;比喻与语境的操控[J];修辞学习;2004年03期
9 陈淑萍;试论电视广告语言的语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朱文飞;论语境对词义的阐释功能[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阎德早;方瑛;;试论汉外成语词典的设例与语境[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朝群;;什么是互动语言学?[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子荣;;论普遍语用学的“四个世界”——兼与修辞学的“四个世界”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琴;谈汉语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5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6 闫廷亮;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郑巧;台湾“族语保护”成效知多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 陈晓明;现在是贫嘴张大民们享用语言的时候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伟伟;科学语义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8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10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5 孙世明;语境语法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曲菁菁;语境与话语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婷婷;从信息语用学角度论翻译中语境对语义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耕科;论翻译是语境中语篇连贯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俊丽;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红红;留学生“住”作结果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64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6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