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述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出处:《渤海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述宾式动词在《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和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筛选得到述宾式动词446个,其中能带宾语的83个,不能带宾语的363个。构成这些述宾式动词的一小部分语素出现的频次比较高,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和典型性。述宾式动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当中的释义和教材中的英语释义并不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对述宾式动词的理解和掌握,,以“语素义+结构义”的释义方式理解述宾式动词的意义可以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述宾式带宾语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现象。从语义的角度看,述宾式动词可以带8种不同类型的宾语。述宾式动词之所以能带宾语是述宾式动词化、喻化、类化以及语言经济性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受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过渡泛化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和使用述宾式动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有两种:非及物性的述宾式动词误带宾语和介词使用不正确。通过对学生偏误的分析,在学生偏误发生之前应进行正确地引导从而避免偏误发生,发生之后及时纠正以防止石化。 正确而有效地判断述宾式动词和掌握述宾式动词的意义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语素为本位判断述宾式动词,以语素教学法、语义搭配法和图示法等方法综合运用来掌握述宾式动词的意义。正确判断述宾式动词的类型、使用述宾式动词以及理解述宾式动词带宾语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和情景设计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正确判断述宾式动词的类型;通过识记和理性分析述宾式动词让学生学会使用述宾式动词;采用变化分析法和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述宾式动词带宾语结构的意义。
[Abstract]:Verb object verbs in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and syllable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textbook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Through the screening of predicate object verb 446, 83 of them can take an object, 363 cannot take an. A minor part of the verb morpheme verbs appear relatively high, has certain productive and typical. The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verb verb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s not conduciv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verb verb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understand the verb verb "morpheme + structure mean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y meaning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Jane Yu fan. Verb object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chinese. From the semantic perspective, verb object verbs can take 8 different types of objects. The verb verb object is the verb, verb, and metaphorical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economy principle.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如意;;从动词化视角探讨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习得——基于南非世界杯英语新闻报道语料库量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聂彩兰;韩湘虹;武龙;;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的概念语法隐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赵妍;;现代汉语形容词特征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李坤;;试论语言的陌生化[J];华章;2011年21期
5 李瑜;;日语教学中的外来语学习难点及方法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英语介词用法探索[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2 梅淑征;;《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动词用法拾零——名词的动化现象[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刁康;王友军;;黄宗江散文语言的借鉴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姚旭晨;马建强;;几个汉语典型语言现象的范畴语法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蒋爱民;在语言上下一点功夫[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天娇;述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毛颖;现代汉语粘宾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娟;述宾式复合名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帅锋;动词“小心”初探[D];河南大学;2005年
5 贺莉君;英语动词化现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6 田永弘;语法隐喻及其在学术英语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贺娟;《癸辛杂识》双音述宾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明周;英汉科技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于静;述宾短语的词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丽华;商务合同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3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4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