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设置对外汉语“书写课”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20 17:46

  本文关键词: 汉字难 书写课 书面语 交际能力 出处:《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汉字作用的认识、汉字课程设置、汉字能力与其他汉语能力的关系方面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文章通过探讨设立结合"汉字"与"写作"的"书写课"来解决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缺乏"写"系列课程的问题,使初级阶段的"汉字课"在中高级的"写作课"得以继续,也使"写作课"在初级阶段有"汉字课"这一铺垫,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界对汉字作用的认识,通过汉字与写作的结合提高汉语书面语交际能力的教学。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curriculum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other Chinese abilities have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et up a "writing course" combin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rit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writing" courses in the curriculum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o that the "Chinese character course" in the primary stage can be continued in the "writing course" in the middle and higher levels, and that the "Chinese character class" in the "writing course" in the primary stage can be paved with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changing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riting.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分类号】:H195.3
【正文快照】: 汉字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拦路虎。如何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帮助汉语学习者尽快地掌握汉字,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探讨的课题,由此也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模式,例如“语文并进”“先语后文”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留学生的汉字掌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业馨;;略论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2 姚晓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新龙;汉语教学应重视字义的教学[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吴晓春;FSI学生和CET学生认字识词考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3 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4 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5 张积家,,王惠萍;汉字词的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年04期

6 郑家洁;张艳;;对外汉字教学法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8期

7 吕必松,陈亚川,朱德熙,林焘,张寿康,胡明扬,贺巍,周祖谟,周有光,许嘉璐,张清常,王还,陆俭明,吕必松;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8 万业馨!100083;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汉字真的不难学吗——评几位“语言专家”的所谓“汉字教学新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有光;发挥汉语拼音在语文教育上的作用[J];语文建设;1963年03期

3 刘缙;;谈汉字教学的“难”和“易”[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1期

4 江枫;;汉字并不难学——反对妖魔化汉字[J];汉字文化;2008年01期

5 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年02期

6 ;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侧记[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4期

7 施显生;“汉字难学论”与比较方法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1期

8 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1958年1月1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8年02期

9 蒋仲仁;从教学看汉字难易[J];语文建设;1994年04期

10 戴宝云 ,马文驹;《部首切除法》是解决汉字难学的金钥匙[J];汉字文化;198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春敬;;汉字的发展必然要走简化的道路[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张飞鹏;;“一语二文”仍须努力[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张秋娥;;人际修辞学与口语修辞学[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徐德江;;走出“汉字难学论”的误区[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安世兴;;古藏文音变简论[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6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岚;;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桂成;;成语界说与成语词典立目[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吕必松;;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从汉字入手?(发言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陆丙甫;;全球化和汉语的优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庆环;“汉字难学”否 专家有新说[N];光明日报;2008年

2 吕永海;书面语、口头语中多音异读字三十例[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卜兆凤 魏元石;拼音为先导 可以化难为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许曦明;汉语的认同危机[N];文艺报;2008年

5 李先加 索南吉;诌议藏汉音译翻译问题[N];黄南报;2008年

6 记者  周小月;满语翻译与研究处濒危状态[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潘文国邋口述 本报记者 张英 记录;潘文国:100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N];南方周末;2007年

8 杨乃乔;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卓娜 黄静;西藏藏语文工作委员会来州考察[N];阿坝日报;2006年

10 曹先擢;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ZIN YU MYINT(黄金英);缅甸小学本土化汉语教材建设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彭_g;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5 包满亮;蒙古语构形词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卢智f

本文编号:1449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49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