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把BV了”的使用条件——对“把”字句教学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 光杆动词 意义 语境 事件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把"字句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形式是比较特殊的,就是"A把BV了",V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后边除了"了"没有其他成分。这种形式的"把"字句,在交际中并不少见,不论是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还是在日常阅读或生活中,留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把"字句貌似简单,留学生也想尝试使用,却发现这件事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本文通过对"A把BV了"使用条件的考察分析,重新审视"把"字句的根本特性,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Abstract]:In the large family of "Ba" sentences, one form is quite special, that is, "A takes BV" "V" is a monosyllabic bare pole verb, and there is no other element behind it. This form of "Ba" is not uncommon in communication. Whether in textbook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in daily reading or in daily life, foreign students have the chance to get in touch with it. The word "Ba" seems to be so simple that students also want to try to use it. However, it is not as easy as it seems. This paper, by examining and analyzing the usage conditions of "A to BV", reexamin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d "B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葆棠;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2 吴葆棠;关于《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一文的几点说明——答陈岱嶷同志的意见[J];汉语学习;1980年03期
3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着/过”[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4 范颖睿;;现代汉语“把”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6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2 于洪亚;;“动词+名词”中的动词重叠情况及其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郭继懋;王红旗;;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4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5 木村英树;;关于补语性词尾“着/Zhe/”和“了/le/”[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6 蒋绍愚;;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7 张旺熹;“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8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10 马贝加;对象介词“将”的产生[J];语言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世和;汉语“把”字句与维语SOV句的比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李慧;现代汉语“把”字句语义探微[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3 张旺熹!100083;“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4 宋玉柱;关于述语为“进行”的“把”字句[J];汉语学习;1988年03期
5 王政红;“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及其语法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7 徐阳春;复杂与特殊“把”字句语义结构及语用功能——《金瓶梅》《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把”字句例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胡盛仑;“把”字句的正反问句式[J];汉语学习;1988年03期
9 张粤河;汉语“把”字句与法语相应表达[J];法语学习;1994年01期
10 王红旗;“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J];语文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萧红;;再论“也”对“亦”历时替换的原因[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6 王蕾;“把”字句及其英语表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顾鸣镝;汉语构式承继关系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佳;论“正在”进入“把”字句的允准条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永强;对蒙汉语教学视野下“把”字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4 绳晓健;对蒙古国留学生“把”字句学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张宝;“把”字句的否定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秀坤;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玉卓;留学生运用“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把”字句练习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欢;普通话儿童“把”字句习得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莉;“把”字句的时态表达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田菲;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7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3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