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自迩集》的文化接受、干预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本文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材 《语言自迩集》 文化接受 文化干预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19世纪影响最大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特定选择和接受,以及源于本土文化的干预和影响。考察该书文化接受和干预的特点,将为今日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启示。
[Abstract]:As the most influential teaching material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19th century, the anthology of language since you embodies the specific choice and accep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interference and influence derived from local culture. It will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today.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
【分类号】:H11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卫东;论19世纪中外文化交往中的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胡双宝;读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东;论19世纪中外文化交往中的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彭宗平;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吕传峰;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的体现形式及其成因[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5期
4 丰国欣;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弊端的人文依据[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5 魏晏龙;伦敦学派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叶宝奎;关于汉语近代音的几个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7 姚永铭;;同形词与汉语词汇史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8 杜纯梓;言随意遣与理逐言深——论公文修辞的炼辞炼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9 谢少万;;洪堡特和索绪尔辩证语言观之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赵一农;语义场内的词义联动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红宇;从教材看历史上来华外国(族)人的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韩爽;从语言内部补偿看“三州方言”的亲疏关系——兼论“三州方言”历时演变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贤光;从思维方式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宏观差异[D];东华大学;2004年
4 杨军;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邢惠华;形合、意合与英汉互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冰寒;冗余信息与英文汉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谢春荣;论广告语修辞幻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剑影;并置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治平;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晓薇;论俄语成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晓虹;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J];语文研究;2001年02期
2 高晓虹;北京话古清入字归调历史及成因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3 黄晓东;;二百年来北京话清入字归调的变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晓东;中古清入字在今北京话中的异读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洁;;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水平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8期
2 余杨;;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英汉版本)中的同义方位词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3 徐品香;;词语译释中文化涵义的疏漏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衣玉敏;;对外汉语国别教材建设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5 王茜;;陶行知语言文字教育思想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6 张瑞萍;;试论对外汉语辅助教材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朱天娇;方磊;;“掉”的相关句法现象与对日韩学生汉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如梅;;对外汉语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设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10 ;语言 文字[J];全国新书目;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焱;孟繁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汉字输入量及字目选择[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健;陈萍;;试论汉语语感教学与教材创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杜晶晶;;对外汉语初级词汇的义位存在研究——基于两套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义位的计量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苗强;;北语社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实践与探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思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同用;;关于编纂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的设想——以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使用对象[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海悦 章红雨;人教社研讨对外汉语教材“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田睿;人教社第二届对外汉语教材研讨会召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章红雨;对外汉语教材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应制定不同国别语种汉语教材[N];文汇报;2007年
5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郑玉;浅评《新概念汉语》初级本[N];科学导报;2009年
6 ;海外华人谈对外汉语教材教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2006新趋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思;政府部门有效助推汉语海外教材升级[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冯tD;面对全球“汉语热” 两大瓶颈制约汉语“出口”[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陈敬玺;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2 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陈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扬;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乔丽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白家楹;两岸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内容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连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语注释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林敏;以学习者为评估者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叶;基于“形式焦点”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3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