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林焘教授逝世

发布时间:2018-03-25 17:08

  本文选题:北京大学 切入点:中国语言学 出处:《语文研究》2007年01期


【摘要】:正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林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林焘先生,字左田,1921年生于北京,福建长乐人。194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同年人燕大研究生院学习。1946年起,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他生前曾任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主任、《语言学论丛》主编等职。林焘先生长期从事
[Abstract]:Lin Chou, a famous linguist and profess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Peking University, died in Beijing on October 28, 2006, at the age of 85. Changle, Fujian. Graduated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of Yanjing University in 1944, and studied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Yanjing University in the same year. He has taught at Yanjing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 since 1946. He served a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Peking University before his death. Director of the Phonology Bran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ociety and Editor-in-Chief of Linguistics. Mr. Lin Chou has been engaged in this field for a long time.
【作者单位】
【分类号】:K8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沉痛悼念朱德熙先生[J];语文建设;1992年08期

2 ;著名语言学家林焘先生逝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3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6次学术年会(IACL-16)在北京大学举行[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4 ;百科撷英[J];百科知识;1998年05期

5 朱曼华;;中国语言学的春天——喜读《思考汉字》[J];汉字文化;2006年03期

6 ;徐通锵教授逝世[J];语文研究;2007年01期

7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6次学术年会(IACL-16)在北京大学举行[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3期

8 姚永铭;;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4期

9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6次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行健;;德熙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J];语文研究;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铭;;贺褚先生斌杰教授从教五十周年[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王仁;;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工作的回顾[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3 吉常宏;;怀念名凯师——纪念高先生诞辰一百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陈学飞教授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小客;;《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与新诗史写作研讨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6 王劲松;萧佐;Erling Nielsen;Farideh Honary;;PRO——北京大学Riometer观测站[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谢冕教授学术纪事(1932—2002)[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彭泽润;;不能把胡乱解释文字的游戏当做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参会须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北京大学力学与空天技术系[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丽君;天山见证 支教情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通讯员 郭俊玲 刘静 孙战龙 本报记者 卢丽君;他的心和学生在一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靳晓燕;师之道[N];光明日报;2006年

4 周到;当学术娱乐化以后……[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语言所 祖生利;学者气度 诗人情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感受孟二冬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记者 王庆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令人羡慕[N];光明日报;2008年

9 杨青;共同面对城市书写的困惑[N];深圳商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贾婧;为师立范是一种习惯[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正敏;意识形态与范式转换[D];复旦大学;2009年

2 孙智利;湍流的声学行为[D];北京大学;2002年

3 许道敏;民权刑法论[D];北京大学;2001年

4 肖峰平;过渡金属催化的α-重氮羰基化合物以及炔烃的反应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5 苏杭;珠江三角洲郊区气态亚硝酸(HONO)的观测及其来源和影响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6 王凯;电刺激兔眼视神经诱发皮层电位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李定宇;新型源漏结构MOSFET的设计和工艺制备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周鹏;siRNA敲减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抑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马克;三种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岳凯华;五四激进主义的缘起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守同;由台静农与庄严生平看迁台知识分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敬宗;印尼彼得拉基督教大学中文系文化课开设情况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琼;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杨;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邵飞;从陶诗评论看宋代诗学[D];山东大学;2009年

6 胡小东;泰国大学中文系学生习得汉语语音声母偏误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邓喜先;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模式和农民支付意愿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凌玉建;寂寞的苦行[D];北京大学;2008年

9 陈晶;中国近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1860年-1930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钱永健;北京大学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与开展效果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6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