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8-03-27 08:56

  本文选题:汉语国际推广 切入点:观念转型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摘要】:汉语国际推广决不只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这需要我们建立国际文化观念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但目前,在学界已形成的文化理念——包括"交际文化"论、"文化定型"论、"文化依附"论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巨大的文化事业的要求,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需要进行文化观念的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突破狭隘的"交际文化"观念,建立国际文化的大视野;第二,突破"文化定型"观念,以克服跨文化理解的障碍;第三,变"文化依附"为"文化交融"。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promoting and disseminating language, but also of Chinese as a carrier, teaching as a medium, and Chinese culture as the main content. To bring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This requires us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ncept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cognitive deviations in the cultural concepts that have been formed in academic circles,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culture", "cultural stereotyping" and "cultural attachm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eat cultural 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The cultur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requi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al concepts. The transform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o break through the narrow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culture" and to establish a broad 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second, to break through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tereotyping".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of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ird, to change "cultural attachment" to "cultur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健;试论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与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2 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兼谈《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的作用与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3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4 文卫平;跨文化交际中的定型观念[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5 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2期

6 范捷平;论“Stereotype”的意蕴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0期

7 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8 许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9 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10 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清;;浅议美国AP中文语言文化课程与考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李现乐;;“语言模特”职业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潘克;唐祥金;;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深层的文化差异[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王燕燕;菲律宾华语教学探讨[J];八桂侨史;1996年02期

5 罗庆铭;菲律宾华语教学中的借鉴问题[J];八桂侨史;1996年03期

6 罗庆铭;菲律宾华校华语教育改革述评[J];八桂侨史;1997年02期

7 李坤;关于菲律宾华语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J];八桂侨史;1998年02期

8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罗虹,刘振艾;对文化“定势理论”的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10 张瑶;;文化定型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之燕;张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补[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2 付钢;;语言背景与环境在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作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李嘉郁;;华文教育五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陈绂;;从北美地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特点谈汉语国际教师的培养[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5 周健;;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践[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6 曲文吉;;面向多元文化的汉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7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卜皑莹;田军;;中西文化对比在初级汉语教学中之应用——谈非目的语教学环境中文化教学的层次顺序[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8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金薇;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见玉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孙欢;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宗胜男;多媒体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宁;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8 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侯阗;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光胜;论对外汉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Margaret Alptekin;杨平;;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年01期

2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3 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兼谈《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的作用与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4 张吉生,周平;结构型教学大纲与理念功能型教学大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5 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外语界;2001年05期

6 郭金鼓;语言能力相差悬殊的双方实现交际的可能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7 盛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焱;;海外汉语教材“文化意识”的考察与思考——以俄罗斯、中亚地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2 张静;;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概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3 李红宇;倪小恒;李晶;;语言传播规律的数量化研究及其对汉语国际推广的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4 杨凡;;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课程的设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7期

5 赵金铭;;初级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先语后文”辩证[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误区、转型途径和潜势产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2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湄洲打金业随消费观念转型[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朱菲娜;中移动国际化关键在于观念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杨喜莱;以平和心态迎接就业观念转型[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鲜红星 谢波 陈志兵;以三个转型促进训练转变[N];中国国防报;2008年

5 记者程瑞云;通钢集团强化措施应对挑战[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曾晓虎;遭遇“针炙”[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本版撰文 林照;推进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赵刚;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之观念转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采访者 王东 商报记者;汉语国际推广的“短板”短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滦县县委书记 胡国辉;盲目乐观就会丧失大好机遇[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洪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小兵;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邓燕红;关于美籍教师对中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定型观念的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轶群;文化定型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淑媛;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本族语英语教师定型观念的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顾婷;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李祥;汉语国际推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周静嫣;对外汉字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钟文艳;对外汉语视听教学及其教材的分析与探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周松岩;交际文化与对英汉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0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70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