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思考
本文选题:汉字教材 切入点:对外汉字教学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摘要】:关于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思考张静贤从50年代到现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40多年的历程。这40多年的实践,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并编有一批教材。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是听说和读写的局面尚不平衡,汉字教学处于相对薄弱...
[Abstract]:Reflections on compiling textbooks for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Foreign language Zhang Jingxian has bee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hina for more than 40 years since the 1950s, and has gained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t has accumulated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but the situation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reading and writing has not been balanced,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relatively weak.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
【分类号】:H1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2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蔡丽;关于当前国内华文教育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八桂侨刊;2001年01期
3 周健;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新思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5 柳燕梅,江新;欧美学生汉字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回忆默写法与重复抄写法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6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7 安雄;谈对外“理性识字法”的构造[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8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9 邢欣;多民族多语地区汉语教学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白剑波;刘艳妮;;试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字感培养与获得[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安雄;;构建对外“理性汉字教学方法”的基础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安雄;;《一级阅读字表》的编制及说明[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悦;韩国留学生错别字语料库的建立和基于语料库的错别字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尤浩杰;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6 刘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楚江;华文教材汉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综合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9 李金兰;泰国学生汉字习得途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荣荣;印尼学生形声字声旁、形旁意识发展进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茅;吴晓露;;论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柯彼德;;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小宁;关于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的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安子介;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J];汉字文化;1989年04期
3 赵朴初;汉字继承文化,促进中国统一[J];汉字文化;1989年04期
4 高景成;汉字作用与发展问题我见[J];汉字文化;1989年Z1期
5 李远明;奇文共欣赏——旁观者清,不平则鸣[J];汉字文化;1992年03期
6 陈泰夏 ,周四川;东方文化圈内汉字使用的新方向[J];汉字文化;1993年02期
7 李敏生;安子介的汉字学说与当代脑科学[J];汉字文化;1993年04期
8 徐禹鼎;汉字“识繁写简”势在必行——也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J];汉字文化;1993年04期
9 刘新中;对汉字性质问题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10 何以刚;论汉字简化的客观性和现实性[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试论汉字演变的历史阶段[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亢世勇;刘海润;;《汉字义类电子字典》的开发与应用[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3 詹其仙;;浅谈汉字与书法的关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王开扬;;《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化意义[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5 苏培成;;规范型汉字字典的编写要与时俱进[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6 彦彬;;古老汉字的再认识——简评《说文解字部首解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张育泉;;评有关汉字的一个口号[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8 戴光震;;汉字现代化改革的基本要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9 刘春荣;;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信息化特征的文字[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费锦昌;;汉字规范工作如何前行[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沙;你了解汉字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王霆钧;一本汉字解码的书[N];吉林日报;2002年
3 ;汉字在日本成为“摇钱树”[N];世界报;2009年
4 杨婷 杨扬 (实习记者 杨婷);汉字是否在国外文字基础上产生?[N];中国商报;2010年
5 陈德富;汉字缘何“长寿”[N];北京日报;2004年
6 何洛;曲解汉字的奇谈怪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学者 王立群;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王桂五;汉字的魅力[N];中国审计报;2005年
9 记者 吴晶 赵超;我国发布两部汉字使用规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胡野秋;汉字能独善其身吗[N];金融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吴~|R[;七寺本《玄a梢
本文编号:1685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8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