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要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二语教学 出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摘要】:汉语要健康、顺利地走向世界,必须以科研导航,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文章从分析当前汉语教材的成绩与问题入手,说明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严重滞后。文章强调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就汉语言文字方面来说,基础性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为汉语/华文教材编写提供足够的有关的科学依据;另一个方面是需要重视与加强汉语本身的为汉语/华文教学服务的一些基础性研究。文章对上述两方面一一作了具体说明,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词语和句法格式的用法研究以及词语、语法点及其词语或句法格式不同义项、用法的分层排序问题的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move into the world healthily and smoothly, Chinese must be guid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rengthen the basic research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curre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basic research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ags behind seriously.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basic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One aspect is to provide sufficie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other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the basic research of Chinese language itself serving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 Chinese.In this paper, the above two aspect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the usage of words and syntactic forms and the study of the hierarchical ranking of words, grammatical points and different meanings of words or syntactic form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分类号】:H1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施家炜;韩国留学生汉语句式习得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2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3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4 周小兵;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周元琳;“(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唐爱华;安徽宿松方言的指示代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董晓英;三类特殊的粘着短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徐志红;话说“就是”和“就是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施家炜;;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体因素与习得效果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鲁晓琨;;助动词“会”的语义探索及与“能”的对比[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张宝林;;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张全真;;动词“算”的语义、语用及语法偏误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陈凡凡;;标记假说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习得难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周小兵;;“着”的习得情况考察[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李晓琪;;《博雅汉语》编写实践与编写原则[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朱志平;;海外中小学汉语教材的任务[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9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鹏举;韩国留学生汉语动结式习得过程及其言语加工策略[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金善熙;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刘谦功;外国学生汉语让步式复句习得研究及教学新思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蚁坤;汉语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和使用条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林勇明;泰国学生汉语定语顺序的偏误分析及其习得顺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7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8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谢钰;语法化和情态动词的完成形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2 屈承熹;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3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4 张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5 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6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7 崔永华;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8 刘s,
本文编号:1718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1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