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韩俗语修辞比较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8 13:26

  本文选题:汉韩俗语 切入点:修辞 出处:《语文建设》2012年06期


【摘要】:汉韩语言进行对比不仅能够更好地凸显两种语言的异同,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韩籍学生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就汉韩俗语中高频修辞方式的运用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观察俗语中修辞用法的异同。一方面,从对中发掘俗语里内涵的两国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Abstract]: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can not only better highligh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Korean students to teach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high frequency rhetoric in Chinese and Korean colloquial expressions, so as to observ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hetorical usage in Chinese and Korean idioms.On the one hand, it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分类号】:H195;G6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雪梅;;俚语新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傅义春;;析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方言与熟语[J];电影文学;2010年23期

3 徐银;;英语“mouth”与汉语“口、嘴”词汇的隐、转喻认知对比[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振凌;;俗语的性质和范围[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白烨;;“无X不Y”格式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6 宋海燕;;论汉语俗语的对外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玉亮;英汉谚语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姜德昊;中韩谚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孟丽;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8年

4 黄可;借代的语用认知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孟红梅;《汉语大词典》1-4卷含“和”词语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杨立法;功能对等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林;青年自学修辞的刊物——《修辞学习》[J];求索;1986年01期

2 杨鸿儒;中国修辞史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沈建华;论定心结构的修辞组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骆小所;;略论修辞中的话语交际和社会角色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5 谷宝田;声音修辞初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Z1期

6 南金;《修辞学习》1994年目录[J];修辞学习;1994年06期

7 吴崇厚;删除赘词:写作一技[J];阅读与写作;1994年05期

8 贺绥世;重要的功夫在语言——谈语法、逻辑、修辞知识在财经写作中的综合运用[J];财会月刊;1996年02期

9 潘文;修辞与称谓[J];修辞学习;1996年05期

10 刘芝芬;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世才;;论修辞的得体美[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茅海燕;;交际中的得体性修辞探微[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李晋荃;;努力探求修辞研究的现代化——评《汉语修辞学》的修辞体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韦世林;;修辞的最高原则新解——读王希杰先生“得体性原则”有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王希杰;;修辞和修辞学随笔[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6 李华;;谈两种修辞格的“偏离”现象[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7 徐秀芝;;修辞的解构及其审美心理探微[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8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韦世林;;“得体性原则”的准确定位——《修辞学通论》一议[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丘斐远;“网络修辞”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5年

2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从“感冒”之于 “感兴趣”说到“嬉戏修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高峰枫;你温柔的修辞[N];南方周末;2011年

4 钱冠连 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修辞学路向何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梦莉;通感修辞的美学阐释[N];文艺报;2011年

6 英山县教育局 石小兵;未成曲调先有情[N];黄冈日报;2010年

7 孙琴;谈汉语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8 刘元;怎样让我们的语言具有和谐的美感[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9 罗四,

本文编号:1721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21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