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08 17:46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文化导入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摘要】:文化导入指不同文化之间虽有差异,却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传授。文化导入是一种功能化、目的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可以在日常的"交际文化"教学层面显现其功能,弥补汉语言教育上的文化缺失,负载对外汉语宏观意义上的、跨文化的教学目的。在汉语研究性写作过程中,文化导入以文化介入的形式存在,留学生拥有作为写作主体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体现出留学生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参与。"打通"式的文化导入在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展开,可以消除不同文化之间文化接受与文化输出的障碍。而留学生在精神上与中国文化的"对话",将其从"灌输性"教育中解放出来,激活其自由精神与独立品格。
[Abstract]:Cultural introduction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ut they can influence each other,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impart each other.Cultural introduction is a kind of functionalized and purposeful teaching strategy for TCFL, which can show its fun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ve culture", make up for the cultural deficiency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load the macro sense of TCSL.The purpose of cross-cultural teaching.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research writing, cultural introduction exists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intervention. Foreign students have the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as the subject of writing, which reflect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cultural particip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view,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esthetics and other aspects can eliminate the barriers of cultural acceptance and cultural output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Foreign students'"dialogue" with Chinese culture in spirit liberates them from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and activates their free spirit and independent character.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9年00期

3 童恒萍;交往与现代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肖薇,罗淑珍;文本研究与文化介入──浅议赛义德的叙述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5 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年04期

6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8 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花萍;;为“汉字”重新定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邹红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席海燕;跨文化社会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汤艳丽;;关于强化母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吴祝霞;;从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谈培养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国少华;;阿拉伯语被动语态的文化解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6期

8 崔第品;;从语言到写作——试论写作教学的语言平台构筑及意义[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颖;;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英语国家与文化”的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范佳程;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盲点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6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葛中华;文化考察的新视角:语言文化与超语言文化[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2 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3 张德鑫;润物细无声——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4 J.哈贝马斯,曹卫东;康德之后的形而上学[J];哲学译丛;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伟;刘晨;范宇鑫;;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2 屈燕飞;Adam Gbur;;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宏波;陈喜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6期

4 伊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5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6 吴民京;;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建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7 王恩界;武玉香篱;;对外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进展[J];高教论坛;2011年10期

8 周李英;;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曾立英;;留学生汉语词语表达偏误的类型及教学策略[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10 陈红燕;;中韩合作“2+2”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英;;汉英语分类词群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顺琴;;汉语颜色词的教学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新晨;刘守印;;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策略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文华;熊伟章;;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核心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之教材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李烈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学;;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刘如平;许春芳;刁瑞珍;赵莉;魏孝章;;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经钰;任秋洁;王宇昕;;主题知识网站应用于教学的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武文远;龚艳春;胡澄;陈广林;;基于创新教育的光学教学策略[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2 北京语言大学 吴竟红;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5年

3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点”“面”共生的教学策略[N];中国教师报;2011年

8 赵培敏;“六导”教学策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赵培敏;“六给”教学策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兄;基于图式的数学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明振;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美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问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孙欣;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程度副词考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郭怡颖;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朱慧勤;试论对外汉语的文化因素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马宁宁;词群化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焦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马淋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O’+T”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明珠;对外汉语教学中隐性否定应答的语用策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章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季青;试论汉语惯用语的对外教学[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2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22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9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