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

发布时间:2018-04-10 21:00

  本文选题:语用 + 功能 ; 参考:《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百多万字语料的调查 ,考察“把”字句在话语中的语用功能类别 ,并对各类功能逐一进行定量分析 ,得出“把”字句的主要语用功能依次为 1.阐述 ,2 .指令 ,3.表达 ,4 .宣告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characte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agmatic functional categories of "Ba" sentences in discourse, and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functions one by on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pragmatic functions of "Ba" sentences are as follows: 1.Expound 2.Command 3.Express 4.Proclam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
【分类号】:H19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鞠红;英汉低调陈述结构对比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陈怡;语境对语义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汪承萍;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李建军;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功能指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刘颖;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祖人植;;基于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古川裕;;现代汉语感受谓语句的句法特点——“叫/让/使/令”字句和“为”字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金立鑫;;“着”“了”“过”时体意义的对立及其句法条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肖奚强;;“正(在)”、“在”与“着”功能比较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曾金金;;由“谢谢”的使用谈语言与文化教学[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朴德俊;;对韩写作教学策略[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阵晓桦;;“在、正、正在”“呢”的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及其教学次序[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余维;;话语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与应用[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杉村博文;;汉语的被动概念[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李贤景;三种否定比较句的联系与区别——“不如”、“不比”、“没有”型比较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王业兵;从语境角度考察词义演变的规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6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焰明;《简·爱》两个译本评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怀奎;语用能力与礼貌原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林雅;翻译的语用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晓昕;;现代汉语单音色彩词的类别探讨[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2 李飞;;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聂汉琳;;当代安徽高职学生流行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4 赵睿;;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瑜伽汉语课“把”字句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5 刘周全;;凤翔方言“把”字句浅析[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6 苏莉莉;;“把”字句的体态选择限制条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7 蔡丽;;现代汉语中程度补语的范围及类别[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汪翔;张小克;;中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锋文;;从信息处理看汉语复句分类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贾忠峰;;宋本《玉篇》形声结构异体字义符换用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珂;;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基础:Harry Triandis主观文化理论框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杨将领;;独龙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发展[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汪锋;;虚词框架与汉语实词的语义-语用分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梁源;黄良喜;;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从词类原型的语义特征出发[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肖红耘;;试论比喻的三种距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萧红;;再论“也”对“亦”历时替换的原因[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温舒;惠州话已成语言海洋中一个孤岛[N];惠州日报;2011年

2 记者 蒋夫尔;新疆出台双语课程方案[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6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唐依力;汉语处所范畴句法表达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佳;论“正在”进入“把”字句的允准条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永强;对蒙汉语教学视野下“把”字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4 绳晓健;对蒙古国留学生“把”字句学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张宝;“把”字句的否定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秀坤;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玉卓;留学生运用“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把”字句练习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欢;普通话儿童“把”字句习得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莉;“把”字句的时态表达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田菲;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2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32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