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留学生汉语单项定语习得考察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 定语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02期
【摘要】:定语是汉语和老挝语中都十分重要的句子附加成分。但两种语言定语上存在的异同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难点。本文基于自然语料,将单项定语分为10种类型,分别考察了初级、中高级老挝留学生汉语单项定语的习得情况。通过分析老挝留学生汉语单项定语的偏误类型,借助"蕴含量表法"等方法对老挝留学生汉语单项定语的习得顺序进行了描写,并以习得顺序对汉语和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偏误成因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natural corpus , divides the individual order into 10 types , and then describes the acquisition sequence of the individual order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Laos . By analyzing the error types of the Chinese individual order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hinese and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by means of " implication scale method " .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中心;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朱建祥;;汉语词缀“性”及其英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磊;;《现代汉语词典》中“珥”的释义和收词问题商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陈荣泽;;近十年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黄学贤;周春华;;略论行政紧急权力法治化的缘由与路径[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8 吴国平;;论业主团体法律地位的确立[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9 蔡淑美;;框式结构语法化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以“为……起见”的语法化过程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罗天华;;语言类型学和我国语言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纪建;;三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建构的方法论问题——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构的反思[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任江辉;;汉日同形词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春香;;住宅区规划中的噪声防治措施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叶敏;谭梅凤;;强调文责自负 提高作者修养[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7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9 王专;;成语语义非自然式衍变原因浅探[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星;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窦连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音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罗芳玲;汉语和老挝语句法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俊丽;留学生存现句习得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2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3 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4 周小兵;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娟;;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舌尖后音偏误浅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璐;;浅谈对交际策略的几点认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8期
3 徐冰若;;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年23期
4 徐冰若;;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年24期
5 翟帆;;关于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熊焱冰;邹智勇;;二语习得中的错误与纠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1期
7 王明珠;;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J];语文学刊;2010年08期
8 郭星;;近六年来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9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10 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蒋丽;;浅谈对法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洁;宋柔;;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5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刘中兴;全球上演汉语热[N];长江日报;2005年
6 徐维彬;我国全面加强汉语国际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陈茹冰;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与培训两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8 盛文杰;汉语热舞中文文教产业热气飙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本报实习生 顾婧 记者 陆静斐;课上热烈讨论 论文“超额”完成[N];文汇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启昌 吴晓燕 杨昕雨;云师大20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泰国搭建“汉语桥”[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勇衡;基于阅读时间的二语习得者句子空隙处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颖;浅谈亚裔儿童汉语声调的习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盛微;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作文语料库偏误分类及标注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杨智渤;中高级程度韩国留学生汉语成语语义偏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赖海燕;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更正性反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6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7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