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哪儿”与“住在哪儿”语义、功能比较
本文选题:住哪儿 + 住在哪儿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2期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一是结构句型“V +哪儿 ?”和“V +在 +哪儿 ?”在语义层面上的不同的聚合关系 ,如主语的语义聚合 ,动词的语义聚合 ,处所宾语的语义聚合 ,以便于准确地进行组合。二是“V +哪儿 ?”和“V +在 +哪儿 ?”的功能组合和功能聚合 ,“V +哪儿 ?”包含三种功能聚合即三种功能句型 :与第二人称组合时表示说话人询问对方对处所的选择意愿。与第一人称组合时是说话人询问对方安排处所的意愿。与第三人称组合则表示说话人询问对方已经存在的处所。“V +在 +哪儿 ?”包含两种不同的功能聚合 :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组合时表示询问已经存在的处所。与第一人称组合时是让对方猜测说话人已经存在的处所。“人称”在功能聚合中具有功能特征的作用。功能句型的研究对言语表达的得体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wo questions: one is the structure sentence pattern "where V?" And "where's V?" Different aggregation relations in semantic level, such as the semantic aggregation of subject, the semantic aggregation of verbs, and the semantic aggregation of local objects, can facilitate the accurate combination. Two is "V where?" And "where's V?" Functional combin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functions, "where is V?" It consists of three functional synthese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second person, the speaker asks the other party the choice of the place. When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person, the speaker asks the other person the intention to arrange the premi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ird person, the speaker asks where the other person already exists. "where is V?"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 aggregation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person or the third person, the question already exist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person, it allows the other party to guess where the speaker already exists. Person has the function of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functional aggregation. The study of functional sentence patter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peech expression, especiall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云水;;论现代汉语功能句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宗菊;;“用”引导的工具成分和材料成分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王素改;;话题是一种语用到语法的投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杨帆;;范晓教授“三个平面”研究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季艳;;“打算”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浅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颖;对复谓结构中“引陪式”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王红生;;试论古汉语语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年玉萍;;探析“NP了”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张兴旺;;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的语用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马德全,张兴旺;动词与介词的联系和区别[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田穗;侯天庆;;汉语语序制约因素间配位动因再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云水;;现代汉语句型与对外汉语句型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当代英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周毅;《史记·本纪》中比喻的结构和功能[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刘绍曾,尹同吉;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4 曹秀华;教师职业情感初探[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许家金;从结构和功能看话语分析研究诸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钟祖荣;学习方法的要素、结构与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1期
7 牛小玲;浅析英语成对词的结构和功能[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宛新政;试论“+”式短语[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9 柏慧敏,谢军;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金志刚;对外汉语教学法述评——兼谈第二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超;安德荣;青玲;杨水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田雨;殷鹏;;军事通信抗干扰模拟训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王淑江;;关于煤矿安全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汤宝寅;王浪平;王小峰;;全方位离子注入与沉积工业机研制[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玉汇;张俊莲;王蒂;;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淀粉合成酶的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玉福;李治;李健;;WinHP系统研究[A];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成立30周年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工程全面竣工投产TMIS工程建设论文专辑(二)[C];2005年
7 张兰;姚祈;牛西武;曹长峰;;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曾婧婧;杨平;徐春梅;蒋式勤;;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综述[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C.D.KNIGHT;M.VAZQUEZ-ANON;J.J.DIBNER;曹宏;;氧化应激的起因以及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对缓解氧化应激导致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翁旭初;;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脑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廉 林鸣;百合一奇人[N];中国质量报;2000年
2 渝信;揭秘“楼盘大改名”[N];经理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忠亮;纳豆激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姚念民;改进单服务器性能[D];吉林大学;2003年
3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庞洪涛;纳米金属氧化物、壳聚糖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武红羽;司法调解的生产过程[D];吉林大学;2008年
6 何东新;聚丙烯腈纤维的预氧化工艺与物化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孙红祥;远志中皂苷类免疫佐剂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活性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8 关键;散布式扬声器音板的组成和结构与声学特性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文博;企业知识网络复杂系统的结构与演化:产业集群情境下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松;都市拾荒者群体的生存形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涛;系统形态理论与企业系统形态的演化[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晓冬;日汉连用修饰成分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陈红光;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郭志富;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与功能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柯芳;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与乡土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曦;句群中的转折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欣欣;扩展型前序列的结构与作用—分析访谈节目Larry King Live[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马Zs;武汉城市圈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艳艳;文蛤(Meretrix meretrix)血细胞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2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0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