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认知心理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本文选题:中介语 + 认知机制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摘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话语输入、中介语的产生机制以及其心理认知过程进行讨论,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探讨对外汉教学的启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tterance input,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interlanguage and its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4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中;;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作文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胡学文;外语阅读的认知模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秦晓杰;套话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永康;第二语言词汇难度定义的整合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陈芙蓉;试探影响有效记忆的情感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南潮;多媒体技术促进大班词汇教学理据分析及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刘莉;浅议图式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10 徐晓莹;过渡语及其语言能力连续体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意义与作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燕慧;王枞;钟义信;;语言认知与主题内容识别[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海;;英、汉分类词典编纂刍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茜;;英语学习词典查阅的信息处理模式及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谢必伟;;小议外语听力理解中语言的心理表征[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黄燕梅;;Implications of Schema Theor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曾丽芬;;Schema Speeds up Exposition Reading[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维红;;心理词库研究与类义词典编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井世洁;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7 邹艳春;汉语学生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信息加工特点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金桥;汉语句子理解中语言表达的命题表征项目互换效应[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贺荟中;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的认知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丽;维吾尔族高校预科生汉语韵律偏误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2 邓海丽;基于中学生泛读的词汇附带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建霞;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魏红;泰国学生汉语习得的“把”字句偏误分析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建树;论语境输入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何冰艳;交际策略与第二语言习得[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蒋利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汉中介语语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彦;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林敏;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D];暨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志斌;;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双关[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蒲清平;徐爽;;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3 孔繁昌;张妍;陈红;石明丽;Todd Jackson;高笑;;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4 杨丽珠;杜文轩;沈悦;;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的综合认知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良兵;许百华;;产品比较代理辅助购物决策及其认知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幼贞;黄希庭;;前瞻记忆两种成分的认知机制分离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薛婷;;过度自信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解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电芝;黄希庭;;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发展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电芝;黄希庭;;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发展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成吉祥;刘翔平;吴洪s,
本文编号:193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3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