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的习得研究
本文选题:常用动词 + 宾语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摘要】:汉语的宾语语义类型、宾语结构形式、动词的义项以及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其母语背景的不同,会导致留学生习得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来看,影响留学生汉语动宾结构习得的因素主要有普遍因素(包括语言难度、输入频率和学习阶段)和类型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针对汉语动词带宾语的特点和规律来开展教学。
[Abstract]:The semantic type of the object, the structure of the object, the meaning of the verb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hinese level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ve language will lead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the Chinese verbs with the object. In general,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object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are mainly common factors (including the language difficult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carry out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hinese verbs and objects.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40011)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钱旭菁;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1期
3 杨廷君;英汉语宾语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云秋,王馥芳;受事标记过度使用的优选论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靳洪刚;从汉语“把”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6 华红琴,朱曼殊;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德平;汉越语动词短语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闫小斌;马秋武;;中国优选论研究十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2期
3 李学军;试论“程度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语义特征[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彭利贞;论动力情态的现实否定[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5 陈勇;;А.Е. Кибрик的语言类型学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7年04期
6 李文莉;“上下结构”的隐喻点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武丽梅;网络语言中的字母词构词特点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彭玉兰;张玲;;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10 罗天华;;语言类型学和我国语言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柏晓静;詹卫东;;汉语“被”字句的约束条件与机器翻译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金金;;由平衡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看汉语被字句表述的文化意蕴[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兵;;“着”的习得情况考察[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东平;汉语时间感知模式与相关汉语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春雷;HPSG理论中“自己”和量化名词短语的语用解释的约束条件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韩丹;认知视角下的双宾句式生成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洁;再肯定连接成分“的确”多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龚婷;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特殊句式初探[D];暨南大学;2009年
3 谭丽;现代汉语使动用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左世亮;介词结构“随着X”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济萍;《镜花缘》副词“才”的语义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福;外国学生“是……的”句的习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发宣;泰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李燕洲;越南学生汉语介词习得顺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9 吕桂云;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王薇;试论句尾“了”的语法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王化鹏;汉英省略句比较研究[J];福建外语;1994年Z1期
3 王馥芳;优选理论的解释力[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4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5 陶红印;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韶华;“授予”的宾语[J];汉语学习;1988年04期
2 黄建云;略谈“他”作虚假宾语[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3 应骥;表示宾语的に[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4 杨廷君;英汉语宾语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克溪;英汉宾语结构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何玲梅,曹志希;间直双宾语与普通宾语的关系[J];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7 屠林明 ,陆仪 ,李栋臣;顾此失彼[J];咬文嚼字;1998年09期
8 王茂林;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陈小明;方式宾语初探[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刘乃仲;略谈内容宾语[J];汉语学习;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伟进;胡浩;;留学生药理学教学的思考[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张凤杰;张忠双;;留学生生理实验课教学的体会[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人现象之观察[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4 毛悦;;对一次留学生话语能力测试的分析[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5 杉村美纪;崔世广;;围绕中国留学生的日本留学生政策与日中关系[A];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构想——第五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周娟;杨予白;刘进军;;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体验[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藤原聪子;陈霞芬;;4年制护理大学在校留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调查[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8 连芳;莫书荣;谢露;;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隋毅;车宏生;陈慧;;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杉村美纪;;日中关系中留学生交流的意义及课题[A];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祝兆晖;二百留学生抢滩高交会[N];深圳商报;2000年
2 记者魏忠杰;俄解除我国留学生休假限制[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刘昊;2008年在京留学生将达8万[N];北京日报;2005年
4 岳峰;与低龄留学生面对面[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创造更好的条件让留学生回来[N];人民政协报;2004年
6 新华社记者 赵春晓 刘茁卉 李斌;资本市场冷落留学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记者 戚海燕;3万在京留学生带来9亿收入[N];北京日报;2001年
8 周文;与时俱进的留学生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9 实习生 陈发宝;一个留学生的创业梦[N];科技日报;2001年
10 王霄飞;美国闹起“留学生荒”[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亮;海外体验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缪俊;现代汉语句嵌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蕴峰;中国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刁晏斌;虚义动词论[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淑娅;“问”只宾语演变探析[D];河南大学;2001年
2 于辉;英汉宾语移位现象对比[D];延边大学;2004年
3 罗克英;留学生创办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吴纪梅;“出来”与宾语同现情况的系统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慧敏;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幸江涛;留学生使用汉语复句的偏误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毕晋锋;近代留学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D];山西大学;2005年
9 张美;留学生与山东现代教育的初步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毅;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4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9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