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解释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8-06-20 20:09

  本文选题:解释学 + 唤醒 ; 参考:《汉语学习》2007年06期


【摘要】:当代解释学既是一种专门的哲学学说,又是一种文化取向和理论趋向,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许多学科的共同语言。本文将在叙述解释学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就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等问题,提供一种解释学的理解,以加深对解释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联的认识。
[Abstract]: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is not only a special philosophical theory, but also a 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theoretical trend,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has become the common language of many disciplines.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concept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ermeneutics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pres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 provide a hermeneu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meneutics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国权;高嵘;蒋建辉;;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工具”到“文本”[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剑屏;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3 王媛媛;;诠释学中的诠释限度问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刘先宜;;新目标英语任务型教学的五个要素[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5 何林军;;不确定性:象征的基本意义维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冯恩玉;从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多个文学译本并存[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吴志萌;现代阐释学语境下斯坦纳的翻译观——兼谈译者主体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8 杨海文;孔子的“生存叙事”与“生活儒学”的敞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9 程玮;;从伽达默尔文本观视角解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10 傅瑞屏;谈任务型教学中的学习任务[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田榛楠;李浩良;;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徐红;;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4 陈东东;;用任务型学习理论指导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吴勇毅;;从任务型语言教学反思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张玖青;;从阐释学的角度谈竹书《性情论》与《孔子诗论》的关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辟瑞;;海德格尔,德里达与动物[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2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3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6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8 于智敏;中医学之“毒”的现代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顾世群;《古兰经》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张新亮;后五四时期中西医汇通学派《伤寒论》解释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2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段金柱;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追求[D];厦门大学;2002年

4 陈园园;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黎良枝;运用“任务综合”模式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祖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姣华;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震;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振东 ,林举英;华侨农场二题[J];天涯;1980年02期

2 白山;;晨[J];人民教育;1980年08期

3 贺羡泉;;鱼歌[J];上海文学;1980年08期

4 苗得雨;;柳哨(外一首)[J];上海文学;1980年08期

5 谢颐城;;奇妙的瞬间(外一首)[J];山东文学;1980年11期

6 T.恩图巴;;非洲现状中的哲学[J];世界哲学;1980年02期

7 汉斯·米夏尔·鲍姆加特纳;汉斯-马丁·萨斯;赵鑫珊;燕宏远;;德国哲学三十年[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8 黎华 ,王智量 ,郑铮 ,野里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叶赛宁诗四首[J];俄罗斯文艺;1981年02期

9 汛河;;公鸡和捶衣棒[J];中国民族;1981年04期

10 福木蕻良;;青年的导师——鲁迅[J];中国民族;198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峰;;近代〈墨辩〉的“复兴”研究[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2 李玉梅;;闻一多《诗经》研究与诠释学[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中江;;“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张耀南;;简评对于老庄的黑格尔解释与海德格尔解释——纪念汤一介先生七十五周年诞辰暨执教五十周年[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黄应全;;略论中国传统解释学的方法论性质[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6 褚斌杰;;《中国楚辞学》发刊词[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7 王路;;逻辑与形而上学[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谢嘉幸;;音乐鉴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俊;;保罗-利科对解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超越[A];“法国哲学的现在与未来”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卿文光;;语言·思维与精神——依黑格尔精神概念看文化相对主义的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再林 作者单位:西安市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现代解释学对教育理论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北京市崇文区教师资源中心 侯令;阐释学与美术欣赏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陈金钊(作者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理想与现实之间(下)[N];法制日报;2000年

4 杨文;疫情唤醒保险意识[N];金融时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田军;唤醒沉睡的心灵[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觉醒者唤醒昏睡人[N];陕西日报;2000年

7 张秀勤;唤醒农民的维权意识[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8 新华社记者 王健民 新华社通讯员 苗振军;真情唤醒迷茫的心灵[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郑健;唤醒中国奇石文化的云南人[N];云南日报;2000年

10 徐风;探索增强全民道德意识的途径[N];安徽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庆育;意思表示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张今杰;哲学的改造—阿佩尔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廖诗忠;探归民族“新生”的活源——论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8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陈仁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岗;解释与解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宋志润;理解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循环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洪敬涛;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钟谟智;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9 胡友峰;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当代解释[D];安徽大学;2003年

10 龙佳红;论译者风格的显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5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45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