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留学生在“给予”义双宾语学习中的偏误情况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1 10:30
【摘要】:双宾语结构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不管是国外语言界还是国内语言界的学者们都对双宾语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文章针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给予"义双宾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以10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留学生在习得"给予"义双宾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方面的信息资料,并运用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偏误分析等相关理论探讨、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以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和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Abstract]:Double object structure is a focal point in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linguists have made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the double object struc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rrors that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Chinese "giving" double objects. Taking 100 foreign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author collects the information of errors in the acquisition of "given" double objects by questionnaire, and applies the theory of interlanguage.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d error analysis are discuss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rro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for foreign students.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2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颖;;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何贞慧;朱乐红;;汉语存现句的界定分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罗耀华;孙敏;阮克雄;;现代汉语叠映祈使句考察[J];长江学术;2011年02期

4 李遐;;多义范畴与汉语情态动词习得——以“要”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施云;谈英语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韦晓曙;;英语国家留学生(初中级)汉语学习中的句式偏误分析——“把”的缺失和“被”的误加[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黄理兵;;“A是A,B是B”句联的语义考察[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罗进军;尹蔚;;辩证地看待语言研究中的几对关系──从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方环海;;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阐释——以趋向动词“上\下”为例[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苏娇娇;;副词“也”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启示[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张小翠;;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中几种常见的偏误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萧频;印尼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崔亚丽;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状语语序偏误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山东大学;2010年

5 黄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淋淋;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O’+T”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竹筠;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森;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3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中国语文;1996年06期

4 陆俭明;;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汉语应用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5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6 陆俭明;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7 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8 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1期

9 鲁健骥;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1期

10 陆俭明;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满在江;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双宾语结构[J];现代外语;2003年03期

2 相宇剑;古代汉语的特殊双宾语结构[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贺敬华,刘金虎;浅谈古代汉语的特殊双宾语结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裘晶;;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5 郝冉;;浅析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张智义;倪传斌;;G语类及双宾语结构推导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岳宏艳;;英汉双宾语结构比较[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8 曾望;杜碧辉;;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认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9 邓昊熙;;双宾语结构中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10 吴道勤;《左传》中的使动双宾语结构[J];湘潭大学学报(语言文学);1985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世民;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平;湘阴方言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2 孙晋文;双宾语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苏芳芳;汉、英语言中的双宾语结构[D];湖南大学;2004年

4 刘井玉;汉语双宾语结构分层分类新探[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李爽;类典型理论框架下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孙超;现代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磊;汉语中所谓“获取义”双宾语结构认知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李佳倩;汉语双宾语结构原型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仲潞;准双宾语的生成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若昕;汉英“借(borrow/lend)”的构式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57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57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