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语气词“吧”的习得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3 20:53
【摘要】:语气词是虚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留学生语气词习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汉语交际水平。所以,语气词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然而,语气词意义空灵,用法较为复杂,造成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语气词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将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气词“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和客观测试题两种形式对外国留学生语气词“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偏误,为进一步的原因分析提供依据。其次,对可能影响语气词“吧”的习得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气词“吧”的编排、教师对语气词“吧”的讲解情况。对教材的分析主要从语法点的顺序安排、在课文中的讲解情况以及练习的设置等方面对语气词“吧”的编排做出分析,对教师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师对语气词的态度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明确原因,实现教学的合理分配。最后,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从教材的编排、教师的讲解策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将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即教材、学生、教师三个主体融合在一起,以期从不同的方面来提高语气词的教学质量。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在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理由和意义,重点介绍了当前关于语气词“吧”的研究成果。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留学生对语气词“吧”的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影响学生偏误的因素分析,教学策略的提出。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全文,分析本文的不足。其中,第二、三、四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nction word system, modal words are indispensabl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The level of foreig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modal words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teaching of modal words is the focu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ing of modal words is empty and the usage is complicated, which results in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 the use of foreign students, so the modal words are difficul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highly frequent mood word "b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corpus and the objective test question two form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foreign student mood word "bar" the use situation, finds out the foreign student in the study process existence bi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cause analysi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mood word "bar". It mainly starts from two aspect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odal word "bar"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TCFL,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 explanation of the modal word "bar".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mainly from the order of grammar point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ext and the setting of exercises to analyz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ood word "bar",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mainly adopts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From the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mood word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teaching can be realize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two chapt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book arrangement and teachers' explan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the cor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at is, teaching materials, students and teachers, is combin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odal word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conclusion.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thesis mainly explain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modal word "bar". The tex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use and error analysis of the mood word "bar",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udents' errors, and the teaching strategy. The conclusion is mainly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Among them,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are the emphases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五十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2 郑艳群;关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3 崔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8期

4 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召开[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5 郑艳群;;课堂上的网络和网络上的课堂——从现代教育技术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6 于克凌;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7 张恒军;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东北分会召开东北地区第二届学术研讨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8 舒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9 王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定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10 罗丽;语体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莹莹;;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马国彦;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琐谈[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了”的用法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语文新课改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陶国霞;浙江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建议(2001年-2010年)[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佳;博客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袁宵;对外汉语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瑞杰;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2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52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