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不教什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
[Abstract]:Based on some exam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not teaching anyt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grammar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issue of principle in grammar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1) untaught words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vocabular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rammar teaching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is emphasized. (2) Non-teaching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ommon knowledge.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ognitive ability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in grammar teaching.
【作者单位】: 100083
【基金】:本文是北京语言大学规划项目“对外汉语语法分级教学系统”(项目批准号02GH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梅晓娟;配价语法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3年05期
3 王茂林;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解燕勤;;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也”的偏误考察[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陈作宏;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合理利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王弘宇;数量因素对“不是A,就是B”格式意义的制约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7 竟成;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法大纲[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8 戴悉心;“即使”句的分类及其语义语用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9 杨德峰;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兼议语法点确定、编排的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10 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汝占;靳光瑾;;寻求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共同适用的语义解释方法[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3 祖人植;;基于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刍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王媛;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方向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汉语教程》与《汉语教科书》语法部分比较[D];广西大学;2005年
2 李艳;论普通话中表达个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杨翼;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金善熙;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小溪;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罗燕玲;述题为主谓结构的话题句的语篇功能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7 陈晨;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丽彩;现代汉语中表伴随义的三个格式考察[D];暨南大学;2005年
9 董宁;带“得”字的述程结构和述状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焦巧;“很”与“太”结构的否定形式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枢;回顾与展望——试谈80和90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叶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李冬梅;;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认识[J];才智;2009年08期
3 孙德金;;语法不教什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4 郑超;;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分析法——从“动+补+宾”结构的表现形式和语义关系看语义教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4期
6 赵瑾;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之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鸿雁;;浅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系统性[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4期
8 张伟平;;对外汉语教材中初级阶段共同语法项目选取情况的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周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改革[J];考试周刊;2011年04期
10 张娜;;以口语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苗强;;北语社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实践与探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飞鹏;;“一语二文”仍须努力[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5 郭熙;;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张建强;;PSC与语流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振兴;;高师院校公共普通话课教学亟需突破的几个瓶颈[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庆株;;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事业[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9 彭泽润;马文婷;;中国汉语书写方式改革回顾和展望——汉语“词式书写”百年历程分析[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10 袁振华;曾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教学研究,促进华文教育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3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执笔 高赛;汉语“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爱君;我省将派20名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郝中实;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汉语“走出去”[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孙Y冒,
本文编号:2422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2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