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发声节奏单元论
[Abstract]:Rhythm unit is a kind of phonetic fragment in the process of speech production, which is formed by divid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rosody, mean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ression of sentences. It is also an intermediary from word bank to sentence dynamic spitting. Segmentation of rhythmic units is the first step in dynamic spitting. The division of rhythmic units should be based on semantic, phonological, grammatical and expressive techniques. Rhythm unit train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aker's good phonetic ability and dynamic air-sound matching ability, as well as to the mastery of other vocalization skills in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sentence. The research on phonation rhythm unit of language art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Mandarin teach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H1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小锋;字调对语调的影响——字调与语调关系的另一种考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英杰;评《马氏文通》的接读代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孟凯;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杨小锋;PSC朗读评分中的语音缺陷问题[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廖广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扣分标准刍议[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杨小锋;方言语调量化测试的出路及办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李文莉;论“V+P+N”中P由前加成分向后加成分的转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彭珊珊;英语朗读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刘智伟;;试析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并存并用的原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莲红;王永鑫;杨鸿武;;韵律与语法、语义的协同处理[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瑞雪;“动词+在+地点名词”结构中的重新分析现象[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逯艳若;汉语动补复合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4 杜克华;三价动词及其相关句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晓丽;[D];浙江大学;2004年
6 刘亚斌;汉语自然口语的韵律分析和自动标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朱岩;关联助词的性质和形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s,
本文编号:2425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2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