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研究回眸与范畴化思考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study of progressive complex sentences, this paper sums up and arranges the research on progressive complex sentences in Chinese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nd divides the research on progressive complex sentences into four periods: creation, exploration, descrip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in each period are summarized. On this basis,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re-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tegorization, and the word formation, phrase structure, clauses, sentence groups and even texts of Chinese are brought into the progressive category, so as to better observe and describe the internal progressive category.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In addition, in the field of mother tongue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t can also help learners to grasp the express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 layer at a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2 赵淑端;递进复句的类型及其分句间的关系[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3 宋玉柱;再谈关联词语在单句成分间的连接作用——从“却”字连接主、谓谈起[J];汉语学习;1990年03期
4 景士俊;递进句再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周静;无标记递进的语法关联手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张拱贵;关于复句的几点分析~*(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1期
7 吴春仙!100083;“反而”句的语义逻辑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8 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9 徐阳春;递进句式的语义、语用考察[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袁毓林;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廖秋忠;;也谈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国外语言学;1991年02期
3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4 Herbert A.Simon;认知科学的一些最新进展[J];心理学报;1991年02期
5 张拱贵;关于复句的几点分析~*(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甲文;谈谈递进复句[J];中州学刊;1981年03期
2 陈英;递进复句与语言的主观性[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赵淑端;递进复句的类型及其分句间的关系[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4 聂焱;汉语复句基本类型的思维形式[J];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05期
5 陈法今;重连关系复句[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黄慧英,,萧国政;现代汉语里一个新的关联词语“不说”[J];汉语学习;1996年05期
7 苏振华;;《国语》递进复句及其关系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8 邓玉冰;一种新的推理形式[J];思维与智慧;1982年03期
9 陈信春;对高中“语文”第二册“复句”一课的说明和补充[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06期
10 姚宝梁;谈英汉复句关联词的异同[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华新;;关于汉语复句预设的思考[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2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罗进军;;基于渡越矩阵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注初探[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扎洛;索南仁欠;;汉藏机器翻译中复句的翻译规则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关联词的复句语言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范莉馨;任福继;宫永喜一;(木厉)内香次;;一个利用句子结构特征实现的中日机器翻译系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8 张文熊;;现代汉语复合句的逻辑分析[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9 李伟亚;方俊明;;语义倾向性和语法功能一致性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汉语复句中代词加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栗振复;;论满语无副动词[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分号前可用冒号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王一民;不宜滥用“然后”“的话”[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刘灵芝;高考“句式仿写”解题思路浅析[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刘孚岩;书面表达的序列训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汪茂吾;如何设计人性化的语文练习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卢卓群;研究汉语句法机制的力作[N];光明日报;2005年
7 何广见;从一条环保标语说起[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刘宏宇(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开封市大厅门小学);是他,带我走入语文之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祝小惠;谈对偶式标题的制作[N];中国社会报;2001年
10 礼泉阡东中学 罗爱萍;中学语文教学淡化语法之我见[N];咸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黄婉梅;黎氏语法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3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舜婷;汉语主从句间回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黄忠廉;小句中枢全译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罗晓英;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匡鹏飞;时间词语前后分句共现状态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及篇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淑靖;“不说”递进复句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剑萍;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递进复句习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林玲;韩国留学生递进复句偏误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高水云;现代汉语转折复句、递进复句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晓辉;递进关系是递进复句的预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洁;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焦点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裴珍和;汉韩“才(?)”字复句句式对比[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邱娜;中小学生对复句的理解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春洋;《博雅汉语》与《语法等级大纲》句型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周雄才;“不说”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4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94893.html